怎样对截瘫病人进行行走训练?
- 编辑:
- 更新时间:2012年06月01日

- 喝葡萄酒有助于治疗肌萎缩
- 儿童预防股骨头坏死
- 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标准
- 截瘫是怎么得的呢?
- 护士打针使得病人瘫痪
- Octapharma公司的II/III期复…
- 研究称维生素D可缓解多发性…
- 口服避孕药增加多发性硬化风险
- 英研究员发现他汀类药物或对…
瘫痪,难道真的就意味着从此躺在病床上,永远失去自理能力了?不,截瘫病人经过锻炼,照样可以下地行走,那么,到底怎样锻炼才能使截瘫患者恢复行走呢?
1、对不完全脊髓损伤者,不要急于给他们制作、佩带支具,要想方设法挖掘其残存的潜力,提高其肌力级别。如果关键肌的肌力达到Ⅲ级以上,则可对患者进行不带支具的行走训练,特别是关键肌的肌力达到Ⅳ级或Ⅴ级者,一般可以很容易地离床活动。
2、对完全性脊髓损伤者,需要判断其是否有行走的可能性,然后加以训练。原则上第4胸椎以下损伤者可以做到室内行走,第7胸椎以下损伤者能够恢复到室外行走。
3、对符合行走要求的截瘫患者,首先要进行直立性训练和上肢肌力训练。可先借助起立平台做直立训练,一般每天训练3次,每次数小时,训练时间为3~4周。上肢肌力可采用哑铃和支撑器训练,每次应训练到肌肉产生酸痛,但不影响下一次训练为止。
4、进行独立站立和平衡训练,可在长3米、宽0.8米、高1米的平行杠内进行。护理人员须协助病人双手扶好平行杠,站立时避免屈膝,每天训练2~3次,总时间为3小时。
5、根据不同的损伤平面,为病人制作、佩带相应的支具,常用的有踝足矫形器、膝踝足矫形器、髋膝踝足矫形器、截瘫步行训练器。对第2腰椎以上损伤者,应优先选用截瘫步行训练器;第2~4腰椎损伤者,可选用膝踝足矫形器;第5腰椎以下损伤者,选用踝足矫形器。
6、在平行杠内借助合适的支具行走。训练时不求数量,但要讲究质量,待病人能按要求完成转移体重—摆腿—再转移体重—摆另一条腿的动作后,再加大训练量,每天最大训练量可达1公里左右。这项训练一般要持续1~6个月。
7、在助行器支持下训练行走。在完成平行杠内支具支持下的行走训练后,就可进行助行器内的行走训练,训练要求同上一步。
8、双腋拐支持下的行走训练和单腋拐支持下的行走训练。多数病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助行器内的行走训练后,均可过渡到使用腋拐行走的程度。
让截瘫患者独立行走,并非一蹴而就的事,尤其是那些胸椎损伤者,训练的过程是痛苦而枯燥的,训练的效果也是非常缓慢的。即使能走了,姿势也不好看。这需要病人努力克服心理障碍,因为自己行走不仅仅是要达到室外活动、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减少威胁生命的呼吸系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如何训练截瘫患者恢复行走的内容介绍,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截瘫的治疗方法及截瘫康复治疗请咨询我们在线专家,我们医院开通了全国爱心救助信息咨询平台,我们会尽全力为您解答,帮助患者尽快解除截瘫病的困扰,重新踏上健康之路!截瘫一定要早治疗,并选择正确的截瘫治疗方法和治疗截瘫最好的医院。
相关阅读:截瘫怎样治疗最有效
- 上一篇:为什么截瘫患者易出现腹胀?
- 下一篇:临床上截瘫常见的症状都有什么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