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截瘫>> 截瘫病因 >> 正文
截瘫患者骨质疏松的病因是什么
- 编辑:
- 更新时间:2013年06月04日

截瘫通常是由于突发事件所致,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体育运动以及其他一些致伤因素。通常导致椎体骨折或错位,损伤脊髓、神经,导致四肢或双下肢截瘫。具有发病急、病程长、并发症多等特点。推荐阅读:截瘫
截瘫患者并发症多是其一大特点,其易出现的坠积性肺炎、褥疮及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而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为特征,骨组织的显微结构异常,易引发骨折的一种多病因疾病,是截瘫患者的严重合并症。早在1885年就由Pommer首先提出,但没有引起人们关注。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意识到OP对康复产生的危害,直到1993年骨质疏松症才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国外曾有学者调查了176例脊髓损伤患者,发现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股骨近端的3个部位(颈、Ward三角及滑车)骨密度均逐降低,所有患者均自伤后l9年开始达骨折阈值。临床中,我们也发现截瘫患者的病程越长,其x线骨片显示某些继发性骨质疏松的特征就愈明显。由此可见,继发性骨质疏松是截瘫患者的一个重要并发症,随着病程的延长,发病率可达百分之百,严重影响了截瘫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但由于该并发症的渐进性和病状的不显性,过去很少引起临床重视,所以今后在截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尤其应该注意对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
截瘫后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伤后制动,长期卧床,接触日光的户外活动减少,瘫痪肢体骨机械性负荷不足、废用导致肢体骨量减少、神经损伤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内分泌因素改变等因素有关。目前比较推崇的说法是因截瘫初期尿中钙的排泄增多,又因长期卧床,运动量减少,对骨骼的机械性刺激减弱,造成肌肉萎缩,影响骨血液循环、骨营养缺失、骨形成减少,而骨吸收增加,使骨密度下降、力学强度降低所致。推荐阅读:截瘫的病因
- 上一篇:注意外伤性截瘫的病因有助于我们的预防
- 下一篇:使人截瘫最常见的发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