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常识 >> 正文
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 编辑:
- 更新时间:2014年06月24日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机制是血流动力学、代谢生化和生物力学等多种因素改变并彼此影响的结果。
1.股骨颈骨折 服骨颈骨折后易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其发生的时间,一般认为绝大多数在骨折后1—5年,最早可以在伤后2—3个月出现。其坏死发生率一般在20%-40%。服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范围初期多发生在股骨头的外上方,表现为局部骨密度增高骨小梁不清晰,以后缺血坏死区域扁平塌陷。股骨颈骨折所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主要取决于股骨头供应血管的损伤程度,以及侧支代偿的能力。
2.外伤性髋关节脱位 碗关节脱位多发生于青壮年,多由于强大的暴力所致。单纯性破关节脱位引起肋骨头坏死率为:0-30%,合并骨折时,股骨头坏死率较单纯脱位高,Arlet统计为54.6%,有人认为如果脱位超过24小时再复位,坏死发生率接近100%,如果在脱位后最初几小时复位,则坏死发生率仅为20%-30%。
3.破臼骨折 髓白骨折导致股骨头坏死,与其整复的时间及整复的质量有关,整复越早,效果越好。有报道,6小时内整复者,坏死率为5%;6-24小时内整复者,坏死率为10%,48小时内整复者为12.5%,72小时内整复者为13%,4天内整复者为16%,6天内整复者为20%,能臼复位不良,关节面欠平整,或过早负重者,则易早期出现创伤性关节炎改变,坏死率明显增高。
4.粗隆间骨折 单纯的粗隆间骨折对股骨头血运破坏机会较少,一般较少引起供血障碍。
5.手术后骨坏死 在临床中骨移植、血管移植三年后、骨血供应不足而发生骨坏死。
以上是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些知识,希望对您有所了解。
- 上一篇:股骨头坏死可以不手术吗?
- 下一篇:特发性股骨头坏死的认识和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