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Ⅱ在饥饿诱导体外肌萎缩中的作用
- 编辑:
- 更新时间:2014年07月08日

- 喝葡萄酒有助于治疗肌萎缩
- 儿童预防股骨头坏死
- 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标准
- 截瘫是怎么得的呢?
- 护士打针使得病人瘫痪
- Octapharma公司的II/III期复…
- 研究称维生素D可缓解多发性…
- 口服避孕药增加多发性硬化风险
- 英研究员发现他汀类药物或对…
近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医学基础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Ⅱ(TβRⅡ)在饥饿诱导体外肌萎缩中的作用。研究指出,TβRⅡ基因敲除可通过抑制萎缩特异基因Atrogin-1和MuRF1 mRNA表达对抗饥饿诱导的体外肌萎缩,提示TβRⅡ在饥饿诱导的体外肌萎缩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应用差速贴壁和混合酶消化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野生小鼠(WT)和TβRⅡ骨骼肌特异敲除小鼠(KO)的骨骼肌原代细胞,并体外诱导WT和KO小鼠成肌细胞成肌分化形成多核肌管;用公认的饥饿法诱导肌管萎缩,制备体外肌萎缩模型;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分析在饥饿诱导体外肌管萎缩形成过程中,Atrogin-1和MuRF1 mRNA表达的差异性变化。
1)与野生型对照组相比,骨骼肌特异性TβRⅡ基因敲除成肌细胞的体外分化能力增强,形成多核肌管的数量较多、肌管面积较大(P<0.01);
2)骨骼肌特异性TβRⅡ基因敲除可显著对抗饥饿诱导的肌管面积减少,对抗体外肌萎缩(P<0.01);3)饥饿处理后,尽管野生型和基因敲除型肌管中萎缩特异基因Atrogin-1和MuRF1 mRNA表达均有显著增加(P<0.01),但骨骼肌特异性TβRⅡ基因敲除的萎缩肌管中Atrogin-1和MuRF1 mRNA表达水平较野生型显著减少(P<0.01)。
- 上一篇:美8岁男童患肌肉萎缩——终圆“钢铁侠”…
- 下一篇:延髓空洞症致持续性呃逆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