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检测试验是识别冠心病患者的敏感试验。 对178例血管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和126位年龄相当、无心血管疾病证据的对照者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计算了总体风险评定评分(gras),并使用4e6的单克隆抗体,采用竞争性elisa法测量血液循环中的氧化ldl水平。 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患者血液…[详情]
观点一 冠心病概念有不妥之处 目前的国内教科书及icd编码,均把冠心病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且要求病历中必须写全称。对此提法本人有异议。冠心病应该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heartdisease,简称chd)。尽管冠心病中绝大多数(95%以上)由粥样硬化引起,但还有炎症、痉挛、栓塞及…[详情]
除了检测血清独立的胆固醇分子,检测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不作为冠心病风险的临床重要资料。 对“多风险因素干预试验、脂质研究临床冠心病一期预防试验、脂质研究临床流行性和死亡率跟踪研究”的资料进行了二级分析。 可变因素包括空腹甘油三酯、总胆固醇、hdl和ldl胆固醇以及空腹血糖。他们还将吸烟、妇女绝经后…[详情]
在月经周期卵泡增生期、雌激素浓度处于低水平状态的绝经前期冠心病妇女,更易诱发心肌缺血。 在月经周期卵泡增生期、雌激素浓度处于低水平状态的绝经前期冠心病妇女,更易诱发心肌缺血。这一发现可能对于冠心病妇女的适时评价和治疗评估有重要作用。 研究人员对9位有冠心病史的绝经前期妇女进行了研究。他们让这些病人…[详情]
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血糖水平是血小板依赖性血栓形成(PDT)的独立预测因子,即使血糖在正常水平也如此。冠心病发病危险随血糖水平增高而增大,部分与血小板介导的血栓形成增加有关。 尽管血糖增高与血小板功能变化有关已得到证实,但血糖和血浆胰岛素水平,在血小板介导的血栓形成中的作用知之甚少。为此,Shechter等通过…[详情]
当你心前区经常感到闷痛而心电图结果又提示正常时,你可能会放心地认为自己没有 冠心病,其实切不可掉以轻心。因为一张正常的心电图,并不能排除心脏病的存在。要知道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并不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方法。冠心病在非发病时期,其心电图检出率仅是30%~50%,而50%以上的病人心电图表现正常。 另外,心脏及…[详情]
最近收到许多来信,询问有关冠心病早防早治的问题,有的来信说未得冠心病可以预防,已经得了冠心病怎么还叫预防。 其实,冠心病是一个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在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作用下,人体内血管的内皮功能会发生变化,导致血管内膜增生、血管中层平滑肌细胞变形增殖,从而造成动脉粥样硬…[详情]
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常有血小板活性增高现象。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冠脉中往往有大量肥大细胞聚集,后者可释放白细胞三烯、组织胺和某些前列腺素。心肌缺血时,白细胞还可释放游离氧基而损伤内皮细胞。白细胞释放的某些产物可使血小板活化、血管痉挛、血管通透性增强以及嗜中性白细胞游移。 因此,血小板、白细胞…[详情]
一、三个半分钟,生命保平安。 专家建议:夜间醒来方便时,应先在床上躺半分钟,然后坐起半分钟,再双腿下垂半分钟,能有效防止许多致命性意外事故发生。 二、膳食是基础,红黄绿白黑。 红是指红葡萄酒,每日饮50—100毫升,有助于预防冠心病。黄指黄色蔬菜,如胡萝卜、红薯、西红柿等,富含胡萝卜素,能减轻动脉…[详情]
心血管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美国国家健康统计中心公布的资料表明,心脏病占总死因的35%,其中冠心病死亡占24.1%,居前10位死因之首。而在北京地区,从50年代到现在,心血管病的死亡增长了近4倍,其中仅心血管病死亡数就占总死亡的50%以上,是北京市的第一死亡原因。 端午三天长假就要到了,对…[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