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关于心血管病发病的时间性研究揭示,心肌梗死等猝发性心脏病的发作,在一天中有两个高峰:起床后1~2小时和此后的10~12小时,尤以第一个高峰更为明显。以往人们发现高血压也有这种双高峰规律,即早晨7~9点和下午3~5点时血压升高,以致脑中风在这两个时间段也呈高发现象。这个规律对于冠心病的治疗和用药有重要指导…[详情]
1、心绞痛型:表现为胸骨后的压榨感,闷胀感,伴随明显的焦虑,持续3到5分钟,常发散到左侧臂部,肩部,下颌,咽喉部,背部,也可放射到右臂.有时可累及这些部位而不影响胸骨后区.用力,情绪激动,受寒,饱餐等增加心肌耗氧情况下发作的称为劳力性心绞痛,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缓解。有时候心绞痛不典型,可表现为气紧,晕厥,虚弱,嗳气,尤…[详情]
冠心病不是一个明确的遗传性疾病,但具有明显的家族倾向,其遗传机制尚不清楚。父母中有1人患冠心病,其子女患病率为双亲正常者的2倍;若父母均有冠心病,则其子女患病率为对照组的4倍;若父母均早年患冠心病,则子女的患病率较无冠心病双亲的子女患病率高5倍。特别是父母在50岁以前得过心肌梗死,其子女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详情]
第一种,隐匿型或无症状性冠心病。这种类型的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但心电图检查有心肌缺血的改变。 第二种,心绞痛。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不典型的心绞痛,疼痛可位于胸骨下段、上腹部,放射至颈、下颌、…[详情]
心绞痛是现在常见的疾病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其发生与发展主要是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缺血、缺氧有关。多发作于白天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少数不稳定性心绞痛可在夜间或静息状态下发作。很多人在餐后会心绞痛,如果患者频繁在餐后发生心绞痛,说明冠心病病情比较严重。 餐后心绞痛是发生在冠心病基础上的症状,…[详情]
秋冬季节是冠心病的高发季节,然而冠心病患者对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的认知缺乏却让人担心。昨日,记者从一个覆盖全国的冠心病咨询中心了解到,该中心成立近一个月,全国各地500多个咨询者的来电显示,近60%的确诊冠心病患者虽然在坚持药物治疗,但还是经常出现胸痛、气急等症状。热线同时发现很多患者宁可轻信各种诊疗信息…[详情]
有人研究发现,心肌梗死后 性交时,心率峰值为107~118次/分,约20%有严重的心律失常或 ST段有明显偏移。这些改变系由于精神兴奋, 通过神精体液因素影响梗死后心肌耗氧和电稳定性的结果。事实上在性生活过程中,突然发生心肌梗死、脑血 管意外甚至猝死的大有人在。因此,有严重高血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详情]
一项大规模调查,结果表明,夜间工作者易患冠心病。专家们以1293888名20~59岁的男性作为调查对象,分白天、夜间两组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调查。结果表明,夜间工作组因冠心病入院治疗者比白天工作组多1.15倍。 专家认为,主要原因是夜间工作者身体的24小时正常生物节律被打破,易导致体内各脏器功能失调,…[详情]
“世界心脏日”的永恒主题为“健康的心,快乐人生”,其宗旨在于呼吁人们摒弃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良嗜好,使人人都可以拥有一颗健康的心,人人都可享受愉悦的生活。 今年世界心脏日的主题是“健康家庭,和谐社会”。为配合“世界心脏日”的宣传活动,本版特组织一组冠心病(最常…[详情]
预防:饮食治疗越来越受重视 要说生活富裕了,为什么得冠心病的人越来越多,最简单的解释就是:以前人喝粥,现在都改吃红烧肉了;以前出门走路,现在都坐车甚至开车了。人吃进去的多余的能量都去了哪里?都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了,而沉积到血管壁上,进一步说是心脏的血管壁上,那就容易得冠心病了。因此,在冠心病的防…[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