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5健康提示:痢疾在结、直肠癌误诊病种中均居首位,占全部误诊病例的1/3以上,大肠癌误诊为痢疾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绝大多数大肠癌(80%一90%)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及(或)脓血便和腹痛,特别是伴有里急后重时,不少医师以为这是痢疾的特征改变,草率下结论,少数医师则先入为主,对大肠癌缺乏警惕性,并且对具有消化道类似症状的疾病缺乏鉴别能力,或对病史缺乏全面分析,导致误诊。少数医师仅凭大便检查中有红细胞、脓细胞和吞噬细胞便以为是痢疾。
痢疾在结、直肠癌误诊病种中均居首位,占全部误诊病例的1/3以上,大肠癌误诊为痢疾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绝大多数大肠癌(80%一90%)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及(或)脓血便和腹痛,特别是伴有里急后重时,不少医师以为这是痢疾的特征改变,草率下结论,少数医师则先入为主,对大肠癌缺乏警惕性,并且对具有消化道类似症状的疾病缺乏鉴别能力,或对病史缺乏全面分析,导致误诊。少数医师仅凭大便检查中有红细胞、脓细胞和吞噬细胞便以为是痢疾。
实际上,粘液脓血便并非痢疾所特有,只要当肠道出现任何病原菌及(或)毒素以及其他各种因素作用于肠道粘膜,使之损害、发生炎症,均可出现肠粘膜充血、水肿。对水分吸收功能受损,肠道中水分增多,肠内容物增加,即可发生腹泻或稀便,肠道粘膜因炎症致分泌液体大量增加,亦可出现分泌性腹泻。当致病因素作用于肠道粘膜,使大量粘液或纤维素分泌入肠腔,则可出现粘液便。当炎症波及粘膜固有层,引起肠壁血管痉挛、血液循环障碍,可导致肠粘膜上皮细胞缺血、变性、坏死脱落,便可出现脓血便。所以肠癌并发痢疾或伴发细菌感染均可出现痢疾样症状。里急后重的发生是由于直肠末梢神经及肛门括约肌受刺激引起的,所以任何肿瘤压迫或者炎症等疾病,只要能刺激低位肠道,均可出现里急后重的症状。大便中出现吞噬细胞,亦非痢疾所持有,是机体出现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表现,肠道在T淋巴细胞释放的各种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吞噬细胞具有“趋化”作用,能迅速向炎症部位移动,通过吞噬或吞饮作用,消灭或清除病原菌和坏死组织细胞,因而有助于增强肠道免疫防御并帮助恢复肠道正常功能。只要肠道中存在致病因子如细菌、病毒、原虫以及各种坏死、变性细胞(包括肿瘤细胞),就可能有吞噬细胞的存在,所以应改变在粪便中出现吞噬细胞便以为是痢疾的观念。
对30岁以上患有痢疾样症状,特别是内科治疗无效、病情反复的患者,或伴贫血、消瘦者.应高度怀疑直肠癌的存在。少数合并炎症的直肠癌,随着炎症的控制,病情可出现一过性缓解现象,应引起重视,尽早做全面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中药免疫抗复发疗法: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体系,一方面发挥着清除细菌、病毒等…[详情]
08年元月份因咽食有疼痛感,检查确诊为食管癌晚期,手术不久后发现有转移现象,再次经放化疗治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