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5健康提示:医学上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高度恶性、多发病灶、短期致死的中枢神经系统疾患。既往曾认为本病较为少见,但目前其发病率达1/50万,较10年前增加3倍,约3%的颅内肿瘤为PCNSL。
医学上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高度恶性、多发病灶、短期致死的中枢神经系统疾患既往曾认为本病较为少见
但目前其发病率达1/50万
较10年前增加3倍
约3%的颅内肿瘤为PCNSL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EB病毒的关系
虽然本病在免疫缺陷患者中发病率较高
但多数患者无任何潜在的免疫学障碍
研究者认为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发病率上升的原因可能是环境因素或病毒感染
PCNSL常与EB病毒(EBV)感染有关
特别是有免疫损伤的患者
约6%的艾滋病患者可发展为PCNSL
在艾滋病患者中
PCNSL与弓形虫病一样常见
甚至可能较弓形虫病更常见
弓形虫病曾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感染
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大面积损伤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EB病毒的关系先天性、获得性或器官移植引起的免疫缺陷患者易发生PCNSL
本病在艾滋病相关的淋巴瘤患者中可高达25%
有人报告
15例PCNSL中
14%为艾滋病患者
另一报告
548例PCNSL患者均为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
本病可散发但更常见的是与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有关
PCNSL可侵犯所有年龄组人群
在非艾滋病患者中
其发病高峰在50—70岁年龄组;男性略高于女性
本病也侵犯免疫抑制患者(90%为男性)
主要在30—40岁人群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EB病毒的关系PCNSL患者的临床表现直接与其常见的多发病灶特点有关
多见于脑室旁区(如基底核、背侧丘脑、胼胝体和室周白质)
约60%PCNSL发生在幕上区(包括半球、基底核、胼胝体和室区)
12%发生在后小窝
25%一50%为多发性病灶(其中60%一80%为艾滋病患者)
约30%一40%有原发性或继发性脑脊膜损伤
但单独脑脊髓损害和远处转移者则较少见
患者可表现为局部的神经缺陷
其原因是出现单发性或多个散在的环状增生结节性病变
由于病变向脑脊膜或脑室周围扩散
患者还可出现多种精神异常
许多患者因眼球色素层或玻璃体被浸润而发生视觉改变或麻痹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EB病毒的关系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症状表现
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轻度的偏瘫或者失语症
有一少部分患者出现头痛或者神经麻痹
还有的患者可能出现轻微的精神症状
患者可能个性改变、神情淡漠等等
总的来说患者极有可能出现颅内高压症等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EB病毒有一定的关系对于这方面研究者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得出了一定的结论
下面研究者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和EB病毒的关系进行介绍
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或磁共振成像(MRl)是诊断PCNSL的第一步患者一般均有脑损伤
常表现为环状增强
或表现为囊状影像
这些损伤常发生在室周区
包括基底核的深部灰质区和白质区、背侧丘脑、胼胝体及室周白质
此外
由于脑脊膜被损
脑脊膜成家呈弥漫性增强
也可见轻微的眼和脊髓损伤
通过X线摄影
可见深部灰质区和白质区有多发性损伤
常呈戒指状
这是最有特征性和最重要的指征
PCNSL的确诊包括局部组织切除或活检大量的研究表明
本病与多数肿瘤不同
局部组织切除不能提高诊断率
因此
活检一般为首选的诊断方法
PCNSL的形态学和分类与系统性淋巴瘤(如结节外弥散性、非滤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十分相似但有艾滋病与无艾滋病的PCNSL患者在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上表现不同
PCNSL外观由实心肿瘤样(单一或多个)至弥漫性损伤
表现不一
与恶性神经胶质瘤或转移瘤很相似
PCNSL主要是高度恶化的大型B淋巴细胞的变种
相当于全身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B细胞标志呈阳性
显示免疫球蛋白受体的重排以及在细胞表面的表达
低分化型淋巴瘤和T细胞淋巴瘤较为少见
在组织学上PCNSL的肿瘤细胞多位于血管周围
常浸润到血管周隙
表现为血管周围呈杯状特征
用网状染色可见结缔组织增生
在血管壁内有淋巴母细胞
血管周围呈杯状病变
是该类肿瘤的重要特征
伴有艾滋病的PCNSL患者常为血清EBV阳性
证明有EBV基因组
这在免疫正常的患者中也偶然可见
免疫组化研究表明
这些肿瘤多数来源于B细胞
为单克隆
类似NHL
对脑脊液的免疫荧光检测表明
30%患者有肿瘤转移
本病预后很差
未经治疗的患者平均存活期约3个月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采取全脑放射治疗(放疗)多数报告患者5年存活率不到5%
影响放疔的主要问题及限制射线剂量的主要因素是放疗引起脑病和放射性脑坏死
由于放疗预后差
许多医院将重点放在化疗上(无论破坏或不破坏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血—脑屏障)
大剂量甲氨蝶呤(methotrexate)治疗效果最好
平均存活率约2-3年
皮质激素在治疗PCNSL中起主要作用大剂量皮质激素既可减轻放疗引起的损伤
又可改善临床症状
常与放疗或化疗联合应用
皮质激素可保护血—脑屏障
从而可减轻肿瘤引起的严重反应和减弱肿瘤的放射影像
但对肿瘤本身并无作用
因此
它常与化疗联合应用
此外
由于血—脑屏障的阻断作用(即使是PCNSL的患者也一样)
同时又要求药物在脑脊液中保持高浓度
因此
化疗时常将药物通过Omaya槽或经腰穿直接注入脑室中
通过多种方法的积极治疗可使淋巴癌患者的存活时间延长2—3年
但大多数患者将复发
最终死于颅内压增高症
★★★肿瘤康复交流网、中医肿瘤医院、癌症治疗方法-专业、权威★★★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我院专家对肿瘤、癌症相关知识的介绍为了方便患者及有需要的朋友更好的了解相关信息
我院特别开设专家在线咨询服务
由权威专家在线为您解答相关疾病问题
根据病情给予专业的个性化的指导意见
提供专业治疗方案
并为您的病情保密
中药免疫抗复发疗法: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体系,一方面发挥着清除细菌、病毒等…[详情]
08年元月份因咽食有疼痛感,检查确诊为食管癌晚期,手术不久后发现有转移现象,再次经放化疗治疗...[详细]
全国咨询电话:0311-85666133
河北现代医学研究所 全国咨询电话:0311-85666133
人体健康加油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