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5健康提示:中医认为胰腺癌的发病与脾胃关系较大,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故见腹痛、脘腹不适、胀满;肝气犯脾,脾气虚弱,故见食欲不振、消瘦、腹泻;脾虚生湿,湿郁化热,热毒内蓄,则先为黄疸;迁延日久,气滞血瘀、热毒内结,则见肿块。
祖国医学中没有胰腺癌的名称,根据它的主要症状,包括在"黄疸"、"瘕瘕"、"积聚"等证中。中医认为胰腺癌的发病与脾胃关系较大,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故见腹痛、脘腹不适、胀满;肝气犯脾,脾气虚弱,故见食欲不振、消瘦、腹泻;脾虚生湿,湿郁化热,热毒内蓄,则先为黄疸;迁延日久,气滞血瘀、热毒内结,则见肿块。
中医辨证论治胰腺癌
1、阴黄证:寒湿困脾、胆汁被阻。
证候:目黄肤黄,逐渐加深,色如烟熏,胸腹隐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舌淡苔腻,脉濡缓或沉迟。
治法:温化寒湿,健脾和胃。
例方:茵陈术附汤加减。
常用药:茵陈、苍白术、干姜、制附块、猪苓、川朴、半夏、陈皮、泽泻、车前子,另服硝矾丸。
2、肝郁血瘀证:黄疸日久,瘀滞胁下。
证候:面目发黄而晦暗,面色黑,腹中疼痛日益加重。舌暗有瘀斑,脉弦涩。
治法:活血逐瘀,疏肝退黄。
例方:膈下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丹参、炙山甲、川芎、赤芍、柴胡、枳壳、生香附、生地、桃仁、红花、莪术、当归、茵胨等。
3、正虚瘀结证:瘀积伤正,气血两虚。
证候:目黄身黄更加严重,色暗如烟薰,腹部胀痛,可触及胁下肿块,形体渐赢,面萎倦怠。脉弦细,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腻。
治法:软坚散结,扶正退黄。
例方:鳖甲煎丸和八珍散加减。
常用药:鳖甲、大黄、赤芍、丹皮、紫草、阿胶、桃仁、人参、半夏、当归、。白术、茯苓、木香、龙葵等。
中医辨证论治胰腺癌保证了患者治疗的全面性,既治标又治本。我院采用独特的中医治疗方法,既无手术并发症、后遗症之痛苦,又不会损伤人体的正常组织细胞,全面调养身体,提高患者自身抵抗力与生存质量。
中药免疫抗复发疗法: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体系,一方面发挥着清除细菌、病毒等…[详情]
08年元月份因咽食有疼痛感,检查确诊为食管癌晚期,手术不久后发现有转移现象,再次经放化疗治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