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空洞症也会引起肌肉萎缩吗?
- 编辑:
- 更新时间:2013年02月07日

- 喝葡萄酒有助于治疗肌萎缩
- 儿童预防股骨头坏死
- 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标准
- 截瘫是怎么得的呢?
- 护士打针使得病人瘫痪
- Octapharma公司的II/III期复…
- 研究称维生素D可缓解多发性…
- 口服避孕药增加多发性硬化风险
- 英研究员发现他汀类药物或对…
脊髓空洞症常见的主要表现为节段性感觉障碍和节段性肌肉萎缩无力。形成脊髓空洞症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脊髓内形成空洞和空洞壁胶质细胞增生而发病的。一般多见于20—40岁之间起病,少数为儿童或40岁以上成年人,男性多于女性,以及颈、肩、上肢节段性感觉减退或消失,无痛觉和温觉,以颈、肩、上肢和手部肌肉萎缩、无力为主。
常伴有皮肤增厚、多汗或少汗,严重者手指和足趾可发生坏死。多伴有脊柱后凸或侧凸畸形、脊柱裂,弓形足及扁平颅底等先天性异常。MRI(核磁共振)和CT是目前诊断该病最有意义的检查。西医目前尚无满意疗法,治疗效果难以评估。中医认为该病主要在肾、脾两脏、肾主骨生髓,脾主气血,脾肾不足则精血不旺,髓海空虚,而见肌肉无力、感觉不灵、筋骨痿软、肌肉萎缩。
还有哪些疾病可引起肌肉萎缩?
我们前面讲到的多种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可引起肌肉萎缩、肌无力外,代谢性肌病、脂质积累或糖元累积肌病、脊髓炎后遗症、强直性肌病以及小儿麻痹后遗症、周期性麻痹以及大量饮酒、长期固定姿势工作、如驾驶、打字等都可引起肌肉萎缩、无力,除积极治疗原发病消除病因外,还可针对性地采用肌肉的中、营养神经、西药物对症治疗,可有效地控制复发、减少瘫痪,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
- 上一篇:出现肌肉萎缩的情况怎么办?
- 下一篇:快来了解你是颈腰椎病高发人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