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简介:全国17省“十面霾伏”元芳你幸福吗?“脏乎乎的雾让人太难受了,待一小会儿就觉得有点不舒服。”1月13日一早,戴着口罩出门的北京市民张先生无奈地说。
北京环保局今天上午11时召开新闻通报会联合相关委办局一起
介绍《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方案》实施情况
以及近几天空气质量状况及预报信息
以下为现场文字直播
(健康资讯)
方力(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上周四下午由于受到大范围空气污染影响
我市空气质量逐渐转差
部分地区在周五达到严重污染
按照北京市重污染日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
我时分级、分区实施了该方案
今天通气会主要向各位介绍目前空气质量情况
今后几天的趋势以及重污染日应急方案的实施情况
出席今天通气会的有市经信委李洪副主任以及市交委、市住建委、市卫生局、市交管局、市城管执法局以及市环保局相关处室负责人
首先
我们请市环保监测中心张大伟主任介绍我市空气质量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张大伟(北京市环保局环保监测中心主任):下面我把近期空气重污染有关情况做一个介绍1月10日到13日
基于国家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本市空气质量连续四天污染级别维持在重度和严重污染的水平
其中重度污染日从11日到13日都是严重污染
本次污染过程具有影响范围广
持续时间长
浓度水平高三个显著的特点
近年来是比较罕见的
第一区域性污染特征明显
全国中东部地区整体大范围污染
环保地区尤其明显
多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严重污染级别
第二持续时间长
1月9日北京空气质量还是二级
良好
10日直接转入五级重污染
连续跨过三级和四级两个级别
从1月10日开始到昨天是四天的重污染日
我们预计14日、15日两天
空气污染水平仍然较高
仍然是重度污染
这样整个重污染持续时间达到了6天
第三浓度水平高
从10日傍晚起
本市城区和城南部地区大部分空气质量监测小时PM2.5浓度超过300微克每立方米
此后污染水平持续上升
到12日达到峰值
很多子站小时PM2.5浓度超过700微克每立方米
在此之后浓度有所波动
缓慢下降
目前情况有所好转
我们最新的监测数据今天上午10点钟
城区和城南地区PM2.5小时浓度仍然维持在250微克每立方米以上
还属于重度污染
但是整个北部地区
密云、延庆、怀柔
浓度水平下降到100多微克每立方米
有所好转
造成此次重污染的原因我们初步分析有三个方面
第一
我们污染物排放量大
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
这些污染源排放量大
造成本次严重污染的根本原因
北京是特大型城市
城市运行带来的各类污染物排放量非常大
当污染扩散条件不利
污染源排放污染物难以扩散
空气污染随之加重
特别是2012年12月以来
整个华北地区处于极端低温天气
同比温度比往年要低
由于低温导致燃煤采暖排放量相应增加
这个影响也比较大
根本原因还是污染物排放大
第二扩散条件不利
近期极端不利的污染扩散条件是形成本次污染过程的直接原因
10日到13日
北京地区地面闭合低压控制
地面风速减少
湿度加大
并且逐渐形成了进风逆温和大雾极端天气扩散
造成持续积累造成本次污染过程
第三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贡献叠加
由于PM2.5污染区域性以及相关联区域污染传输
也是形成本次重污染的重要因素
近期
北京地区西南部、东南部
以及向南的周边地区污染水平明显高于我们城区
特别是北部地区
大范围
大区域尺度内污染物的输送和我们北京本地排放污染物相叠加
使PM2.5污染物浓度水平进一步升高
也客观上加重了我们北京地区的污染水平
最新的监测数据和气象资料表明14日到15日
我们华北地区整体上仍然是维持在低压系统控制形态
目前严重空气污染状况难以根本好转
重污染过程仍将持续
15日夜间
本市将受到一股较为明显的冷空气影响
地面转为冷高压前部
偏北风达到三到四级
我们北京以及周边区域的污染物可以得到有效的清除
本次大范围重污染的过程基本结束
16日、17日我们预计空气质量可以达到优良的级别
“脏乎乎的雾让人太难受了待一小会儿就觉得有点不舒服
”1月13日一早
戴着口罩出门的北京市民张先生无奈地说
从1月10日晚间开始连续盘踞京城3天的雾霾依然不散
北京市气象台1月13日10时35分发布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
当天北京平原地区将出现能见度小于2000米的霾
空气质量更加糟糕
饱受雾霾侵害的不只是北京中东部各地也陆续出现大范围和长时间雾霾天气
来自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
跟随大雾笼罩的范围
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
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严重污染
PM2.5指数濒临“爆表”
1月12日北京PM2.5指数濒临“爆表”空气质量持续六级严重污染
监测显示
12日17时左右
北京市很多地区的PM2.5浓度值都达到每立方米700微克以上;23时
西直门北、南三环等监测点PM2.5实时浓度突破每立方米900微克
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月13日零时
在中国74个监测城市中
有33个城市的部分监测点检测数据超过每立方米300微克
空气质量达严重污染级别
1月13日京津、河北、河南、江苏等地继续笼罩在雾霾中
北京已连续3天空气质量六级污染
天津所有区域空气质量处于“严重污染”状态
河北石家庄和江苏南京等地空气质量连续8天达污染等级
珠三角近日也出现PM2.5大范围超标
超标站点接近八成
13日中央气象台预计
未来三天
雾霾天气将继续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和西南地区东部
继12日之后
13日18时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最高级别的雾霾黄色预警
大雾缘何变“毒气”?
“想在雾中把城市看清更想明白雾霾原因所在
为何出现如此大范围的雾霾天气?为何空气都要变成了‘毒气’?……”许多人迫切希望能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事实上雾霾天气持续
空气质量下降
并不是今年的新现象
近几年
每到秋冬特别是入冬以后
中国中东部地区不时会遇这种情况
其中既有气象原因
也有污染排放原因
气象专家指出雾本身是干净的
它是由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而形成的
气象观测上把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称为雾
真正造成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并非雾本身
而是霾
空气污染物囤积形成霾
并借着雾大唱主角儿
冬季在水汽充足
而且缺少强冷空气的情况下更容易形成雾霾
“雾本身不是污染问题是每日向空气中排放的大量的污染物在这样的气象条件下得不到扩散
从而迅速累积令空气中的各项污染物超标
”北京市环保局大气处处长于建华说
不断扩大的人口规模快速增长的机动车保有量
如火如荼的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不仅消耗着大量的能源
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持续加剧
快速增加的污染物
在不利气象条件“助力”下
就可能让大雾变成“毒气”
如何拯救空气?
面对雾霾天气专家提醒百姓要尽量减少室外暴露的时间
减少开窗
注意个人防护
如果长时间在室外活动
要注意个人防护
比如佩戴口罩等
有评论指出“污染是自由流动的
谁也不能独善其身
对浩荡的车流、高耸的烟囱、飞扬的烟尘
我们再也不能熟视无睹
以为不在自己家门口就没事
PM2.5的危害
已经像无孔不入的雾气一样
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
1月13日14时北京首次实施“极重污染日应急措施”应对:中小学及幼儿园减少或停止体育课、课间操及户外活动
施工工地停止土方施工
公务车带头停驶……
有专家认为严格执行政府应急措施
尽量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是必须的
改善空气质量更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
一方面
民众要增强自身的环境意识
切实减少污染排放
另一方面
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是必由之路
PM2.5等污染物的治理
难就难在需要综合手段
实现多项污染物协同减排
污染治理是一个多环节密切咬合的链条
只要有一个环节“掉链子”
PM2.5减排就会受影响
同时
大气污染呈现区域性特征
必须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来应对
延伸阅读
PM2.5的危害
PM2.5为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质又称为细颗粒物
可引起能见度的降低
是构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
由于其粒径小
可吸附有毒有害化学物及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并随呼吸进入人体呼吸道
刺激人的鼻黏膜、支气管黏膜等敏感部位
或者被直接吸入到肺部
诱发疾病
更多信息请关注健康咨询
995健康网(www.995jk.com)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王程远)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