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5健康提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病毒病因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但至今只有成人T细胞白血病肯定是由病毒引起的。其病因有一下几点:1、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有致白血病作用。其作用与放射剂量大小和照射部位有关。一次大剂量或多次小剂量照射均有致白血病作用。2、化学物质苯致白血病作用比较肯定。苯致急性白血病以急粒和红白血病为住。3、遗传因素某些白血病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因是什么?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病毒病因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但至今只有成人T细胞白血病肯定是由病毒引起的。其病因有一下几点:
1、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有致白血病作用。其作用与放射剂量大小和照射部位有关。一次大剂量或多次小剂量照射均有致白血病作用。
2、化学物质苯致白血病作用比较肯定。苯致急性白血病以急粒和红白血病为住。
3、遗传因素某些白血病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一般治疗治疗原则:
一、总的治疗原则:是消灭白血病细胞群体和控制白血病细胞的大量增生。解除因白血病细胞浸润而引起的各种临床表现。
二、支持治疗:
(1)注意休息:高热。严重贫血或有明显出血时。应卧床休息。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食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感染的防治:严重的感染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因此防治感染甚为重要。病区中应设置“无菌”病室或区域。以便将中性粒细胞计数低或进行化疗的人隔离。注意口腔。鼻咽部。肛门周围皮肤卫生。防止粘膜溃疡。糜烂。出血。一旦出现要及时地对症处理。食物和食具应先灭菌。口服不吸收的抗生素如庆大毒素。粘菌素和抗霉菌如制霉菌素。万古霉素等以杀灭或减少肠道的细菌和霉菌。对已存在感染的患者。治疗前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便选择有效抗生素治疗。一般说来。真菌感染可用制霉菌素。克霉唑。咪康唑等;病毒感染可选择Ara-c。病毒唑。粒细减少引起感染时可给予白细胞。血浆静脉输入以对症治疗。
(3)纠正贫血:显著贫血者可酌情输注红细胞或新鲜全血;自身免疫性贫血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丙酸睾丸酮或蛋白同化激素等。
(4)控制出血:对白血病采取化疗。使该病得到缓解是纠正出血最有效的方法。但化疗缓解前易发生血小板减少而出血。可口服安络血预防之。有严重的出血时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输全血或血小板。急性白血病(尤其是早粒)。易并发DIC。一经确诊要迅速用肝素治疗。当DIC合并纤维蛋白溶解时。在肝素治疗的同时。给予抗纤维蛋白溶解药(如对羧基苄胺。止血芳酸等)。必要时可输注新鲜血或血浆。
(5)高尿酸血症的防治:对白细胞计数很高的病人在进行化疗时。可因大量白细胞被破坏。分解。使血尿酸增高。有时引起尿路被尿酸结石所梗阻。所以要特别注意尿量。并查尿沉渣和测定尿酸浓度。在治疗上除鼓励病人多饮水外。要给予嘌呤醇10mg/kg·d。分三次口服。连续5~6天;当血尿酸>59um01/L时需要大量输液和碱化尿液。
三、化学治疗:化疗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手段。可分为缓解诱导和维持治疗两个阶段。其间可增加强化治疗。巩固治疗和中枢神经预防治疗等。缓解诱导是大剂量多种药物联用的强烈化疗。以求迅速大量杀伤白血病细胞。控制病情。达到完全缓解。为以后的治疗打好基础。所谓完全缓解。是指白血病的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血象和骨髓象基本上恢复正常。急性白血病末治疗时。体内白血病细胞的数量估计为5×1010~13;。经治疗而达到缓解标准时体内仍有相当数量的白血病细胞。估计在108~109以下。且在髓外某些隐蔽之处仍可有白血病细胞的浸润。维持治疗量一系列的小剂量较缓和的治疗方案进行较长时间的延续治疗。目的在于巩固由缓解诱导所获得的完全缓解。并使病人长期地维持这种“无病”状态而生存。最后达到治愈。巩固治疗是在维持治疗以后。维持治疗以前。在病人许可的情况。再重复缓解诱导方案。强化治疗是在维持治疗的几个疗程中间再重复原缓解诱导的方案。中枢神经预防性治疗宜在诱导治疗出现缓解后立即进行。以避免和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生。一个完整的治疗方案应遵循上述原则进行。
四、.维持治疗:一般以MTXl5mg肌注或口服。6-MPl00mg/d。CTX200mg/m2口服。每周1次。长期维持。并在维持治疗开始后的l/2。1。2。4。7。16个月加用原诱导方案巩固。强化。16个月后每半年1次。至少2~4年。
五、中药中药治疗:
1、气阴两虚型
主证:乏力气短,腰酸膝软,自汗盗汗,反复低热,食少纳呆,皮肤时有紫癜。脉细数,舌淡少苔。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方药:复方清髓生血饮加减。
黄芪10—15g,党参10—15g,天门冬10—15g,沙参10—15g,生地黄10—15g,地骨皮10—12g,黄芩10g,甘草6g,半枝莲10—15g,白花蛇舌草30g。每日1剂,水煎服。
方解:此型多由于正气不足,导致毒邪内侵伤及营阴,而致气阴不足,应以益气养阴为主,清热解毒为辅。方用黄芪、党参以补气,天门冬、沙参、生地黄、地骨皮以养阴清热,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黄芩、甘草清解热毒。
加减:纳呆食少,加用炒白术12g、焦槟榔10g,健脾消食。紫癜,加茜草15g、仙鹤草30g,凉血止血。
2、热毒炽盛型
主证:壮热口渴,皮肤紫癜,齿鼻衄血,血色鲜红,黑便。舌质红苔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方药:复方清髓生血饮加减。
羚羊角粉1g,赤芍药12g,生地黄30g,牡丹皮10—15g,龙葵15g,生石膏30g,玄参15g,茜草15g,黄芩10g,白花蛇舌草30g,大青叶30g,白茅根30g,栀子10g,半枝莲30g。每日1剂,水煎服。
方解:此型以邪实为主,为热毒炽盛,内陷营血所致。多见于本病的初期或复发时,故选用犀角地黄汤为主方。方中犀角清热凉血止血力专,但因犀牛为国家保护动物,故目前多以羚羊角粉代犀角。生地黄、玄参协同羚羊角解除血分热毒,加强止血功能,芍药清营凉血,牡丹皮清热凉血散瘀,同时加用生石膏、大青叶、龙葵、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栀子、黄芩等以加强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功效。本方应用咸寒入营,凉血苦降,能使热挫而血止、毒清而阴复。
加减:舌苔黄腻者,可加用滑石30g,薏苡仁30g清热利湿。高热神昏者,加紫雪散清热开窍醒神。热毒重出血明显者,加青黛15—20g(包煎)清热解毒。
3、瘀毒内蕴型
主证:形体消瘦,面色黯滞,颈有瘰疬,胁下痞块,按之坚硬,时有胀痛,低热盗汗。舌质黯紫,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涩而数。
治法: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方药:复方清髓生血饮加减。
桃仁15g,红花1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药12g,丹参15g,鳖甲15g,大黄6g,牡蛎30g,熟地黄20g,荔枝核20g,蛇六谷15g。每日1剂,水煎服。
方解:本证因毒邪积留成痰,内积脏腑,外阻经脉所致。故以活血化瘀为主,方中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川芎、当归、赤芍药、熟地黄、丹参养血活血,配合桃仁、红花活血而不伤正,鳖甲、牡蛎、大黄软坚散结。
加减:气虚加党参30g,黄芪30g益气;血瘀痞块较大可重用桃仁20g,红花15g,丹参30g,三棱10g,莪术10g活血化瘀。
六、白血病骨髓移植治疗:骨髓移植是白血病治愈的首选,找到合适的供体,用得早、用得得当就康复快。
七、中成药治疗:乌苯美司胶囊:适应症本品可增强免疫功能,用于抗癌化疗、放疗的辅助治疗,老年性免疫功能缺陷等。可配合化疗、放疗及联合应用于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以及其它实体瘤患者。
用法用量成人,一日30mg,1次(早晨空腹口服)或分3次口服;儿童酌减。症状减轻或长期服用,也可每周服用2~3次,10个月为一疗程。
巨和粒|适应症本品用于实体瘤和白血病放、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预防和治疗及其它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
用法用量推荐本品应用剂量为25μg/kg,,于化疗结束后24-48小时起或发生血小板减少症后皮下注射,每日一次,疗程一般为7-14天。
鲨肝醇片:适应症1.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如放射性、抗肿瘤药物等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 2.用于治疗不明原因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
用法用量口服:1 成人:一日50~150mg,分3次服,4~6周为一疗程。2 儿童:一次1~2mg/kg,一日3次。
中药免疫抗复发疗法: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体系,一方面发挥着清除细菌、病毒等…[详情]
08年元月份因咽食有疼痛感,检查确诊为食管癌晚期,手术不久后发现有转移现象,再次经放化疗治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