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常识 >> 正文
脊髓损伤康复训练
- 编辑:
- 更新时间:2013年06月07日

- 脊髓损伤的类型和康复原则
- 脊髓损伤的危害有哪些
- 脊髓损伤病理的变化
- 脊髓损伤基本知识
- 如何诊断鉴别出脊髓损伤
- 脊髓损伤症状特点
- 脊髓损伤并发症
- 胸腰段脊髓损伤根据损伤程度…
- 了解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
脊髓损伤是生活中发病率和致残率都非常高的恶性疾病,使患者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也患者造成精神和心理上的两重打击。在生活中,脊髓损伤患者做好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那么,脊髓损伤康复训练方法有哪些?下面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脊髓损伤康复训练
1、转移训练:转移是脊髓损伤患者必需具备的技能,包括帮助转移和独立转移。转移训练包括床与轮椅之间的转移、轮椅与坐便器之间的转移、轮椅与汽车之间的转移以及轮椅与地之间的转移等。
在转移训练时可以借助一些辅助器具,例如滑板。
2、坐位训练:此种训练在垫上或床上进行均可。坐位可分为长坐位(膝关节伸直)和端坐位,膝关节屈曲90°。
进行坐位训练前患者的躯干需有一定的控制能力或肌力,双侧下肢各关节活动范围,特别是双侧髋关节活动范围需接近正常。
坐位训练可分别在长坐位和端坐位两种姿势下进行。坐位训练还包括坐位静态平衡训练,及躯干向前、后、左、右侧以及旋转活动时的动态平衡训练。
3、垫上训练:在治疗垫上可进行翻身训练和牵伸训练。主要牵伸下肢的腘绳肌、内收肌和跟腱。此外,还可进行垫上移动训练和手膝位负重及移行训练。
4、肌力训练: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同训练的重点有所不同。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肌力训练的重点是上肢肌肉,而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残留肌肉要一并训练。
肌力3级的肌肉可以采用主动运动;肌力2级时可以采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肌力1级和0级时只有采用功能性电刺激的方式进行训练。肌力训练的目标是使肌力达到3级以上。
脊髓损伤患者为了应用轮椅、拐或助行器,在卧床、坐位时均要重视锻炼肩带肌力,包括上肢支撑力训练、肱三头肌和肱二头肌训练和握力训练。
5、步行训练:步行训练要达到的目标是:
①治疗性步行:一般适合于胸6-胸12平面损伤患者。
②家庭功能性行走:可在室内行走,但行走距离不能达到900m,一般见于腰1-腰3平面损伤患者。
③社区功能性行走:腰4以下平面损伤患者穿戴踝足矫形器,能上下楼,能独立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连续行走900m。步行训练分为平行杠内步行训练和拐杖步行训练。
先在平行杠内练习站立及行走,逐步过渡到平衡训练和持双拐行走训练。行走训练时要求上体正直、步伐稳定、步速均匀。
耐力增强之后可以练习跨越障碍、上下台阶、摔倒及摔倒后起立等训练。
6、手功能训练
四肢瘫病人大部分时间应训练手功能。运用指屈肌缩短来发展功能性的肌键固定术抓握,提供给病人健身球或让病人主动抓握笔来训练病人抓握和手指屈曲灵活性
对于不能主动伸腕的病人可用夹板来保持该关节活动度,或被动帮助病人伸腕关节。
7、心理护理
病人大部分是在正常劳动情况下突然受到外来伤害,思想上没有任何准备,常表现为焦虑,惊恐不安,担心生命有危险,以后生活不能自理,没有经济来源,以致悲观绝望,不思饮食,不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因此我们护理人员应针对这些情况主动关心体贴病人,了解病人的心理情况,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向病人讲述脊髓损伤病人肢体功能锻炼的基本知识及简单的操作方法
告诉病人只要坚持锻炼与治疗是会取得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告诉病人保持正常饮食会增加机体抵抗力,预防并发症发生。
以上就是关于脊髓损伤康复训练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帮助,在生活中帮助脊髓损伤患者做好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 上一篇:脊髓损伤患者吃什么好?
- 下一篇:预防脊髓损伤发生深层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