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简介:吃隔夜饭菜胃癌风险高3.6倍 专家分析有无科学依据,“我每天从家里带头天的剩饭,中午用单位的公用微波炉热了吃,这样很方便,在外面吃饭总担心食物不干净。但最近一则微博‘吃隔夜饭菜胃癌风险高3.6倍’在网上很火爆,我和同事都开始犯愁,如果真如网上所言,那对于没有食堂的上班族而言,健康午餐就成了不可完成的任务。”
“我每天从家里带头天的剩饭,中午用单位的公用微波炉热了吃,这样很方便,在外面吃饭总担心食物不干净。但最近一则微博‘吃隔夜饭菜胃癌风险高3.6倍’在网上很火爆,我和同事都开始犯愁,如果真如网上所言,那对于没有食堂的上班族而言,健康午餐就成了不可完成的任务。”
23日,武汉白领张小姐托记者求证微博传言的真伪。
记者就此采访了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胃肠泌尿外科主任张克亮。他表示,目前,尚无明确的证据表明吃隔夜饭与致胃癌之间存在必然联系,更无统计学资料证明“3.6倍”的说法。过去,胃癌以45岁以上年龄居多,现在瞄上不少20多岁的年轻人,呈现低龄化趋势,但这绝对不是“隔夜饭”这个单一诱因能够解释的,环境污染、人种、遗传因素及年轻人不良的饮食嗜好、生活习惯和心理压力等等都脱不了干系。
武汉协和医院营养科医师蔡红琳建议,“带饭族”可以通过对食物科学选择达到健康饮食的目的,如主食米饭,素菜首选茄类、薯类、茎类及豆芽、豆腐、豆皮等豆制品,荤菜选择蛋类、猪肉鸡肉牛肉等,而凉拌菜、海鲜、绿叶菜最好不要携带。此外,网帖称亚硝酸盐与胺类物质结合生成的N-亚硝基化合物是高危险致癌物,但实际上这个结合的过程可被丰富的维生素C所阻断,所以建议带些新鲜的水果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C及其他植物性抗氧化剂,阻断N-亚硝基化合物的产生。
推荐阅读:
隔夜饭无害 亚硝酸盐含量均未超标
当天吃不完的饭菜第二天热热再吃,对中国的来百姓来说,再正常不过。
相关报道:常吃隔夜饭菜 胃癌风险高3.6倍
有关报道称,隔夜菜煮熟后放置时间很久,在细菌分解作用下,硝酸盐便会转化成亚硝酸盐,有致癌作用,加热也不能去除。在这一消息的最初报道中,浙江省中医院院长吕宾称"吃隔夜便当胃癌风险高3.6倍",为此记者专程找到了提出这一观点的浙江省中医院院长吕宾。
当记者问到"吃隔夜饭让人得胃癌的几率高出3.6倍"是否是吕院长的结论时,吕院长说:"不是的,其实国内外都有很多这方面的研究,我本人并没有做过饮食因素跟胃癌发生率之间关系的这样。"
吕宾表示,媒体报道中所说的3.6倍是指亚硝酸盐跟胃癌之间的关系值,也叫相对危险度,也就是说常吃隔夜饭的人比不吃隔夜饭的人得胃癌的可能性高出3.6倍
专家解答:隔夜饭并无害 亚硝酸盐含量均未超标
为了更直观地求证隔夜饭菜与亚硝酸盐、及胃癌的关系,记者专门做了老百姓餐桌上最为常见的几道菜。送到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的实验室进行亚硝酸盐检测。
检测报告显示,刚做出来的清炒小油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为每千克0.56毫克,香菇黑木耳炖肉为每千克0.36毫克,尖椒土豆丝为每千克0.78毫克,清蒸平鱼为每千克0.61毫克。经过15个小时的放置之后,亚硝酸盐比例上升最快的为清炒小油菜,由原来的每千克0.56毫克增长到了1.32毫克,增长率高达138%。其次则是香菇黑木耳炖肉由原来的每千克0.36毫克增长到了0.54毫克,增长率为50%。尖椒土豆丝和清蒸平鱼没有明显变化。
检疫员称,正常人食用蔬菜的话,一顿饭或者一天的饭菜中也不可能吃到这么高含量的亚硝酸盐,也就是说它虽然增加看起来138%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实际上1.32个毫克,也就是说每天你(亚硝硝酸盐)摄入量的贡献大概也就零点几个毫克。
我国针对新鲜菜肉制订的《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规定:蔬菜中亚硝酸盐不超过每千克4毫克,肉每千克不超过3毫克。实验结果表明,15个小时的放置后,所有菜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均未超过新鲜蔬菜的安全标准。只要储存得当是不会产生大量亚硝酸盐的。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说,"所以你第二次吃实际上是安全的,蛋白质里面分解了就会产生一些胺类物质,这些胺类物质跟亚硝酸盐反应,他们俩反应生成亚硝胺这个东西才是致癌物,亚硝酸盐本身不是致癌物,甚至亚硝酸盐可以注射到血管里面,也是用于心脏病方面的救治。"
(责任编辑:孙璇)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