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5健康提示:白血病(Leukemia)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我国各地区白血病的发病率在各种肿瘤中占第六位。白血病是骨髓、脾、肝等造血器官中白血病细胞的恶性增生,可进入血循环、并且浸润到全身各组织脏器中,临床可见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
白血病 (Leukemia)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我国各地区白血病的发病率在各种肿瘤中占第六位。白血病是骨髓、脾、肝等造血器官中白血病细胞的恶性增生,可进入血循环、并且浸润到全身各组织脏器中,临床可见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
根据白血病细胞不成熟的程度和白血病的自然病程,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①急性白血病细胞分化停滞在早期阶段,以原始及早幼细胞为主,疾病发展迅速,病程数个月。
②慢性白血病细胞分化较好,以成熟细胞为主,发展缓慢,病程数年。
按病变细胞系列分类包括髓系的粒、单、红、巨核系和淋巴系的T和B细胞系。
临床上常将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主要表现为感染、发热、贫血和出血。
急性白血病
发病急,骨髓和外周血中主要是原始细胞,若不治疗病人半年内死亡。根据白血病细胞的类型,临床上又分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和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两大类,每类又有几型。目前国内外通用的分型如下:
FAB分型:
① ANLL分为8个亚型:
急性髓性白血病微分化型(M0)
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
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
早幼粒细胞型(M3)
粒-单核细胞型(M4)
单核细胞型(M5)
红白血病(M6)
巨核细胞型(M7)
②ALL分为三个亚型:L1 、L2和L3型。
慢性白血病
起病缓慢,早期多无症状,常在看其他疾病验血时无意中发现,根据细胞类型又分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两大类。CML常有明显脾肿大,白细胞计数常高达100~200×109/升(L),骨髓粒细胞极度增生,以成熟和中、晚幼粒细胞为主,90% 以上有特征性的费城(ph1)染色体。治疗可用羟基脲和马利兰,近来发现干扰素α-2b有较好疗效,还能消除ph1染色体,骨髓移植可望治愈。CML 晚期可急性变,治疗同急性白血病,但预后更差。CLL 常有肝脾和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多为15~50×109/L,骨髓淋巴细胞极度增生,主要是成熟淋巴细胞,早期常不需要治疗,而有明显淋巴结肿大、贫血、血小板减少者可用瘤可宁,也可放疗,近年来发现干扰素亦有一定疗效。主要死亡原因是骨髓衰竭和感染,骨髓衰竭是疾病终末期的表现,难以治疗,但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会延长寿命。
急性杂合性白血病
急性杂合性白血病又称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acute mixed leukemia),是一种髓细胞系和淋巴细胞系共同受累且达到一定积分的急性白血病。该病与髓系抗原表达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Y+ALL)和淋系抗原表达的急性髓系白血病(LY+A
中药免疫抗复发疗法: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体系,一方面发挥着清除细菌、病毒等…[详情]
08年元月份因咽食有疼痛感,检查确诊为食管癌晚期,手术不久后发现有转移现象,再次经放化疗治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