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5健康提示:鼻咽癌是发生在鼻腔与口咽之间的鼻咽部肿瘤。东南亚地区及我国的南方地区尤其是广东省为高发区。男性多于女性,好发年龄为35—60岁。目前认为此病可能与 EB病毒感染有关,且有种族易感性和家族聚集倾向。
鼻咽癌是发生在鼻腔与口咽之间的鼻咽部肿瘤。东南亚地区及我国的南方地区尤其是广东省为高发区。男性多于女性,好发年龄为35—60岁。目前认为此病可能与 EB病毒感染有关,且有种族易感性和家族聚集倾向。现今,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在40%以上,是治疗效果比较好的一种恶性肿瘤,但取得显著疗效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早期鼻咽癌经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高达80%以上。
早期的鼻咽癌癌细胞局限在鼻咽枯膜的上层,尚未广泛侵犯深部组织,也没有发生转移,病人基本上没有症状。有人调查过43例一期鼻咽癌,除个别平时偶有耳鸣或鼻涕带血外,基本上没有症状。对这种极早期的鼻咽癌,只有通过鼻咽癌普查才能发现。普查时,可查到癌变前局部粘膜上皮细胞发生增生,有斑片状隆起或结节等一系列改变。当癌变后,粘膜变为灰白色、粗糙、糜烂、破溃或出血。
随着病情的发展,癌细胞向周围浸润扩散,癌肿造成破溃、出血,出现经常性的涕血,最常见的为吸鼻后痰中带血,或擤出带血鼻涕。开始为少量血丝,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小血块,可出现单则性鼻塞、耳鸣、耳闷塞感及听力下降等症状。还有些病人出现头痛,头痛常偏于病侧的额、顶或枕部,多为间歇性,部位不固定。有时头痛可出现于耳鼻症状之前。此外,颈部淋巴结肿大也常常是病人最先发现和引起注意的症状,开始时为一例性,继而为双侧性;无痛,质地较硬,不易推动,并且生长迅速。
鼻咽癌要做到早期发现,须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多发地区及高发年龄段的高危人群重点进行定期观察和检查,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大规模的鼻咽癌普查。
(2)注意鼻咽癌的早期信号,并及时诊治。如30岁以上,持续两周以上单侧鼻塞、涕血,特别是晨起时鼻咽分泌物带血丝或小血块,鼻钮、耳鸣、耳闷、听力下降等;或经常持续性单侧头痛;或颈侧上方、颈后三角区有颈淋巴结肿大等均可能是鼻咽癌的警号.
鼻咽癌的致癌因素:
专家提醒,预防鼻咽癌,关键是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尤其是避免长期食用咸鱼、咸菜、鱼干,以及腊味的腌制品。
对大多数市民来说,鼻咽癌似乎较为陌生。其实,在头颈部的癌症中,鼻咽癌是最常见的。在温州,鼻咽癌已成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由于鼻咽癌的发生部位比较隐蔽,所以早期不容易被发现,且容易误诊漏诊。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应该警惕一些危险信号,如有耳鼻症状,特别是涕血、耳鸣和听力减退,持续2周以上,且伴有同侧头痛者,颈部无痛性肿块逐渐增大者,复视或眼球运动障碍者,都要提高警惕。如有以上的症状,应到正规医院详细检查鼻咽部;必要时取材活检,做EB病毒学检查、鼻咽部CT检查等,早发现、早治疗。
此外,鼻咽癌有人群易感性,包括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鼻咽癌的家族癌史多见于兄弟姐妹,其次为父母;讲广州方言、闽南方言、客家方言的人群,这些易感人群更应警惕鼻咽癌的侵袭。如家族成员有患鼻咽癌者,体检时应多注意鼻咽部的检查,出现回缩性涕血、耳鸣、颈部肿块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虽然目前鼻咽癌的发病原因不明,但与不良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而盐腌过的食品更是导致鼻咽癌的罪魁祸首。专家介绍,亚硝胺类化合物已被证明是严重的致癌物,一般沿海地区的人们喜欢食用咸鱼、咸菜、鱼干腊味等腌制食品,这些腌制食品在腌制过程中产生了亚硝胺的前体物亚硝酸盐,被人体食用后,亚硝酸盐或硝酸盐会在胃液PH1-3环境中,与食物中的仲胺成分合成亚硝胺类化合物。研究发现,在鼻咽癌高发区的大米、饮用水中,微量元素镍的含量较高,而镍则是在亚硝胺类化合物致癌作用中起到协同促成作用。此外,酗酒、吸烟也是导致鼻咽癌的高危因素。
所以要预防鼻咽癌,专家建议,关键是要改变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如不吃腌制食品,避免摄入微量元素镍;少吃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果;戒烟、戒酒;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积极预防感冒,避免EB病毒感染。
中药免疫抗复发疗法: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体系,一方面发挥着清除细菌、病毒等…[详情]
08年元月份因咽食有疼痛感,检查确诊为食管癌晚期,手术不久后发现有转移现象,再次经放化疗治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