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胰腺癌淋巴癌乳腺癌胆囊癌

子宫癌前列腺癌肾癌宫颈癌卵巢癌膀胱癌

大肠癌小肠癌结肠癌直肠癌胃癌食道癌肝硬化甲状腺癌肝癌贲门癌

肺癌鼻咽癌喉癌气管肿瘤口腔癌

脑瘤皮肤癌骨癌甲状腺癌

您现在的位置:995健康网 >> 中医治疗癌症最好的医院>> 健康资讯>> 正文内容

癌发生的机体因素

更新时间:2011年06月04日
  • 995健康提示:恶性肿瘤的种族分布差异、癌的家族聚集现象、遗传性缺陷易致肿瘤形成都提示遗传因素在肿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而肿瘤流行病学调查、家系分析、细胞遗传学与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为人们了解肿瘤的遗传机制提供了新的证据。

    长期生活、工作在同一环境,受到相同刺激的群体中可能只有少数人患肿瘤,即使在某种恶性肿瘤的高发地区,该肿瘤的发病率也仅0.1%~0.2%。可见在肿瘤的形成过程中,宿主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包括个体水平的遗传、免疫、年龄、性别、饮食营养等因素。所有这些因素都有一定的分子基础。

    一、遗传因素

    恶性肿瘤的种族分布差异、癌的家族聚集现象、遗传性缺陷易致肿瘤形成都提示遗传因素在肿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而肿瘤流行病学调查、家系分析、细胞遗传学与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为人们了解肿瘤的遗传机制提供了新的证据。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瘤基因及抑瘤基因的相继发现,使肿瘤发生的遗传机制从染色体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例如在中国人中,广东的鼻咽癌发生率最高。在新加坡的中国人、马来西亚人和印度人,其鼻咽癌的发病率之比为13.3:3.2:0.4,又如日本人的松果体癌比其他民族高ll—12倍,提示遗传背景有区别。胃癌、膀胱癌、肝癌、男性乳腺癌、白血病和霍奇金病有家族聚集现象,法国报告一家系中连续五代24个女性成员中有10人患乳腺癌。尽管遗传易感性有着不少客观资料,但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单基因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Wilm氏瘤和神经母细胞瘤等)或肿瘤综合征(家族性结肠息肉、Gardner综合征等),毕竟是少见。90%以上的肿瘤估计是环境与遗传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遗传、遗传性疾病与肿瘤发生的确切机制迄今未明。对大多数与遗传有关的肿瘤的发生而言,遗传仅是一种倾向,即由于遗传或遗传性疾病所具有的DNA或染色体改变,增加了对病毒、化学致癌物质或物理性致癌因素的敏感性,也影响了DNA分子的正常修复,加上某些免疫反应进而促进肿瘤的形成与发展。

    二、免疫因素

    许多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均与机体免疫反应状态的好坏有关。当免疫功能降低时肿瘤的发生增加,发展加快,甚至病情急剧恶化而死亡。当免疫功能改善和提高时,病情逐渐好转,乃至肿瘤消退。

    三、精神因素

    国内国外均有报道称,当高级中枢神经系统遭到破坏时,肿瘤发病率明显增加。临床也可以观察到一些肿瘤患者起病前常有严重的精神创伤,这点在动物实验中也获得证明。

    四、内分泌因素

    内分泌功能的紊乱可能引起某种肿瘤。例如激素失调与内分泌系统和副性腺器官(如甲状腺、前列腺、子宫、乳房)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关系。而这些器官患肿瘤时,用相应的激素或去势(即切除睾丸或卵巢)治疗亦有效果。

    五、年龄因素

    据目前临床资料统计,癌瘤大多数发生在中老年人,这可能与抗病能力和环境因素致癌有关。

    六、生活习惯因素

    全球六十多亿人口生活在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地域、习俗、宗教、政治、经济和文化不同影响,生活习惯相差甚大,因此与生活习惯有关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存在很大差异。

    推荐专题
    肿瘤/癌症 特色疗法
    • 中药免疫抗复发疗法

      中药免疫抗复发疗法: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体系,一方面发挥着清除细菌、病毒等…[详情]

    肿瘤医院 联系方式
    网站首页|医院概况|健康咨询|疾病预防|康复病例|健康资讯|联系我们|在线咨询|治疗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