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5健康提示:在女性中,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月经初潮前罕见,20岁前亦少见,但2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45-50岁较高,但呈相对的平坦,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到70岁左右达最高峰,死亡率也随年龄而上升,在25岁以后死亡率逐步上升,直到老年时始终保持上升趋势。
乳腺癌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但许多研究资料表明,乳腺癌的发生除与出生地因素有关外,还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年龄:在女性中,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月经初潮前罕见,20岁前亦少见,但2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45-50岁较高,但呈相对的平坦,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到70岁左右达最高峰,死亡率也随年龄而上升,在25岁以后死亡率逐步上升,直到老年时始终保持上升趋势。
二、 遗传和家族史:乳癌在家族中的多发性也在统计中获得证实。具有乳腺癌家族史(一级直系亲属患乳腺癌)的女性,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是一般人群的2-3倍。
三、乳腺非典型增生:有乳腺导管和小叶非典型增生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注意:这里说的是非典型增生,不是通常口语中的乳腺增生)
四、月经初潮和绝经年龄:初潮年龄早于13岁者发病的危险性为年龄大于17岁者的2.2倍。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比小于45岁的危险性增加。
五、放射线:接受高水平电离辐射,尤其是因其他疾病使胸部接受过多放射线照射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
六、绝经后补充雌激素:在更年期长期服用雌激素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七、营养因素:高脂物质摄入过多与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八、食物:尤其是摄入大量的脂肪可以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九、卵巢功能:乳腺受卵巢激素的调节。雌激素是乳腺发育的基本刺激素,亦是乳腺肿瘤发病的先决条件之一。
乳腺癌的防治,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临床医生认为,乳腺癌位于体表,与其它灭性肿瘤相比,检查诊断比较容易,具有上述易感诱因的女性,应经常进行乳房的自我检查。如果发现乳房内有无痛性肿块,生长较快;乳房肿块硬,表面不平,活动度差;或是乳房皮肤呈橘皮样变性皮革样变性;或是乳房内无痛红肿及乳头乳晕慢性湿疹样皮炎久治不愈;或是乳头溢液及溢血等警告讯号,应尽早到医院请医生作系统检查诊治。
中药免疫抗复发疗法: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体系,一方面发挥着清除细菌、病毒等…[详情]
08年元月份因咽食有疼痛感,检查确诊为食管癌晚期,手术不久后发现有转移现象,再次经放化疗治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