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5健康提示:“癌症性格”并非耸人听闻。早在古代,《黄帝内经》即已把肿瘤之类病的发生、发展与心理因素有机地联系起来;而西方医学之父——古罗马的盖伦在公元3世纪时,已观察到抑郁质的妇女比乐观者更易罹患乳腺癌。现代医学,更是认识到,肿瘤是种“心身相关性疾病”。
“癌症性格”并非耸人听闻。健康咨询编者发现早在古代,《黄帝内经》即已把肿瘤之类病的发生、发展与心理因素有机地联系起来;而西方医学之父——古罗马的盖伦在公元3世纪时,已观察到抑郁质的妇女比乐观者更易罹患乳腺癌。现代医学,更是认识到,肿瘤是种“心身相关性疾病”。社会心理因素促使肿瘤发生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这三大方面。
有些学者把人的性格分为A、B、C、D类型,A型性格的人争强好胜,B型性格的人容易满足于现状,C型性格的人总是强烈压抑自己的情绪,D型性格又称“忧伤人格”。其中,A型性格者较易患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C、D型则被认为与一些肿瘤的发生发展较密切地相关。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专家们研究发现:喜欢抑制烦恼、绝望或悲痛情绪的个性;害怕竞争,逃避现实,企图以姑息的方法来达到虚假和谐的个性;表面上处处牺牲自己来为别人打算,但是心中其实又有所不甘;遇到困难,当时并不出击,到最后却作困兽犹斗等悲观的个性者较易患癌症。他们把这些个性特征成为“癌症性格”。
不少癌症病人是被“吓死的”
【案例】前几年,某著名中学的德育老师王老师,平时非常关于做学生思想工作,且广受好评,曾获得多次市区优秀教师与思想辅导员称号。患胃癌3年,治疗、预后都不错,年前去做复查,自我感觉良好,各项指标均正常,主刀医师也很满意。但他去B超室检查时,做B超的年轻医师,一边做一边说“你这个病很容易复发转移”。之后这位医师在肝内发现了有异常回声,就直截了当地告诉患者:“你肝内可能转移了。 ”这位德育老师愣了一愣,一声不响地走了。回到学校整理杂物,回到家中和老母亲说要出一次 “长差”,打点行装,连妻子都不说一声就走了。
亲友同事到处寻找,媒体也以学生口吻:呼吁“××老师,我们想您,希望您回来……”可他竟永远消失了。
【分析】 有人认为三分之一癌症患者是吓死的。此话虽缺乏流行病学准确的数据支持,却也反映了一些客观事实。在恐癌文化盛行的中国,由于对肿瘤缺乏正确认识,很多患者的确是死于患癌后的错误认知及“心死”后的一连串劣性心身反应。被确诊为癌症后,震惊、愤怒、恐惧、无助这些情绪的出现都是正常的,但经过几周的心理适应期,不同的人就会显露出不同的心态,这些心态会影响到治疗的过程和预后。事实上,很多癌症病人从发现疾病到离开人世时间非常短,有的是绝望而拒绝治疗,有的是郁郁寡欢选择自杀,更多的是因为抑郁情绪导致免疫下降,治疗无效。
刘书真教授说,其实,许多患者不是死于癌症本身,而是丧命于突如其来的“负面消息”,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从而引起了严重的心理危机,甚至心理休克,以致于不救的。所以负面消息的破坏力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
不同的性格、病情和治疗阶段,癌症患者有不同的心理特征。
刚刚得知自己患了肿瘤以后,患者心理与情绪活动异常复杂,主要表现为震惊、否认、埋怨、愤怒、恐惧、无助等。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如果个性坚强、理性对待癌症,家人朋友又有良好的心理支持,那么这些反应一般在几个月内慢慢减弱。
但有的人会处于一种极度的“绝症灾难”的心理休克状态之中。有些人则会变得无端生气,愤愤不平,甚者故意自我折磨以泄愤;有时迁怒医务人员,或伴侣儿女。很多人常会哭泣、警惕,出现挑衅性行为、冲动行为等,还可能出现生理功能改变。这些人就需要治疗肿瘤的同时,得到专业的心理疏导。
抗癌明星100%乐观开朗
有人曾对106名抗癌明星做过详细的调查,想从中寻找其共性的因素。结果发现共性的因素有三条:①他们都接受过完整的正规治疗。②他们都具有乐观的精神。③他们都具有一个良好的小环境,如:家庭和睦,领导、同事非常关心等等。可见,心理因素对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
英国皇家马斯登医院的M.Wat-son完成了一项 “癌症患者情绪反应状况”研究,简称MAC。她将患者的情绪反应状况分成4组,最好的是积极乐观组,最差的是悲观绝望组。经过长期观察,5年后,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当年MAC测试为积极乐观的一组患者,75%都活过了5年,而当年MAC测试为悲观绝望的一组患者却只有25%活过了5年。结果说明癌症患者的情绪反应状况对预后影响极大。刘书真教授说,情绪可以影响免疫功能。肿瘤患者的良好心理状态,还可以通过中枢神经的调节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纠正机体的免疫缺陷,减轻或阻止放疗、化疗所引起的免疫抑制,提高并稳定机体的抗肿瘤免疫能力,促进肿瘤的康复。
两类人常康复得最好
【案例】 陈先生是一个享受国家特别津贴的高级工程师,在大型国企当总工,承担了多项重点攻关项目。前几年因便血不止,查出肠癌,伴有肝转移。由于他长期接触化工原料,肝有一定损伤。陈先生手术做完后,没法做化疗,就以中医药治疗,保肝抑瘤。当时,他对为他治疗的刘书真教授提出个要求:有一个有重大意义的科研项目,是他主持的,已干了七八年;再努力一下,2年就能出大成果,他希望能亲手完成这项目。刘刘主任明确告诉他,适度合理治疗,加上积极调摄生活,应该没问题。陈先生认真地研究了刘刘主任给他的资料,十分兴奋,坚信自己能度过难关,享受天年,于是他积极配合治疗。如今陈先生已经70多岁,仍忙碌于科研第一线,肝功能也已完全正常。一直以平常心对待肿瘤的陈先生活到了今天。
【分析】根据刘书真教授的临床经验,在肿瘤治疗与康复中,有两类人,或者说两类极端的人,常康复得最好。一类就是文化水平低,或没文化,但却有盲从倾向的人,常见于农村老大妈、老大爷之类,或者城市里的马大哈,稀里糊涂,粗线条的人。在刘书真教授看来,在患者不知情,也无相应恐惧、威胁的情境下,得到了特别的关爱和治疗,本即为慢性病的癌症,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趋于稳定,甚至自愈。
第二类就是十分理性,执着的人,一旦彻底想通了,弄明白了,也就义无反顾地走上与癌肿博弈的征程。而且,常常预后大大好于一般人。
心病还需心药医
刘书真教授因为肿瘤是种“心身相关性疾病”,患了肿瘤,以及在整个治疗康复过程中,心理、行为及社会因素形影不离地伴随着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因此,他提出,是到了必须把社会心理干预放到肿瘤防治系统工程中重要一环的时候了。
长期的肿瘤临床实践和刘书真教授一直从事的心身医学研究,促使他总结出癌症“心疗”四步曲:释放压力,走出抑郁,稳定心理,优化个性。具体的方法有很多,刘刘主任列举了以下几项:
1、不做无谓的联想。临床上,许多肿瘤患者存在着一类错误的思维方式——喜欢或习惯于自我联想,且常常以错误的方式自由联想。比如:如果某项指标“升高”,某处有所不适,一定是癌症复发或转移了!肯定需要化疗放疗了!结果一定没救了!这就是错误联想的恶果。
2、有时,“难得糊涂”更好。好较真常是这类患者的思维特点,而这也是导致他们长期处于高度压力、压抑甚或抑郁、焦虑状态的关键。对肿瘤患者来说,有时“难得糊涂”反而更好。
3、活在当下。这是句时髦的话,对处于困境的肿瘤患者来说,其意义更为重要。
4、要学会及时表达情感,宣泄郁闷。如此,有助于尽快释放压力,走出抑郁。
5、多结交朋友,取得有效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度越高,越容易维护自己的心身健康。患癌的可能性越低,即使患了癌,也容易康复。
6、培养多种兴趣爱好。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多种兴趣爱好,如种花养鸟、书法绘画,包括打打牌、玩玩麻将,等等。这些,有助于释放压力和压抑,解郁悦情。
相关阅读:
肿瘤患者中有很多人并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错误的治疗和自己的恐惧。我这样说,很多人一定半信半疑。事实上我过去也不会这样想,直到自己也成了一个癌症病人,有了一些切身体验,又有很多癌症患者的经验教训做参照,才得出这样的结论。
癌症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不但40岁以上年龄的人高发,而且40以下的人也逐渐增加,也渐渐发现有幼儿及青年人患癌症。目前治癌,西医主要采用手术、放疗、化疗三大手段,但是大多数患者发现患癌症已到晚期,失去三种手段的治疗机会。
中药免疫抗复发疗法: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体系,一方面发挥着清除细菌、病毒等…[详情]
08年元月份因咽食有疼痛感,检查确诊为食管癌晚期,手术不久后发现有转移现象,再次经放化疗治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