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现在位置:995健康网>> >> 石家庄精神疾病医院>> 健康咨询 >>正文内容

递质动态平衡疗法治疗120例失眠症临床观察

来源:www.995jk.com     编辑:995健康网     更新时间:2013年01月05日
  • 995健康提示: 失眠是环境、生物及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心理特征是失眠症患者高觉醒心身活动的重要原因,因此我院根据病机病理,采用递质动态平衡疗法治疗失眠开展了具体研究,证实了该方案是行之有效的,现将120例失眠患者的治疗分析如下。

    失眠是环境、生物及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心理特征是失眠症患者高觉醒心身活动的重要原因,因此我院根据病机病理,采用递质动态平衡疗治疗失眠展了具体研究,证实了该方案是行之有效的,现将120例失眠患者的治疗分析如下。

    一般资料:

    观察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17~60(平均36,5)岁,病程1个月~25年(平均106.4天);对照组6o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16~59岁(平均38.6)岁,病程1个月~3O年(平均121.6天),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ρ>O.05)。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以 CCMD一3诊断标准人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之《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分型。

    治疗方法:观察组按中医分型辨证施治:肝郁化火型(心烦不能入睡.烦躁易怒,胸闷胁痛,头痛面红、目赤、口苦、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疏肝解郁,泻火安神。

    (2)痰热内扰型(睡眠不安、心烦懊恼、胸闷脘痞、口苦痰多、头晕目眩、舌红苔黄腻、脉弦或滑数)。治法:疏肝利胆,清热化痰。

    (3)阴虚火旺型(心烦不寐、或时寐时醒、手足心热、头晕耳呜、心悸健忘、颧红潮热、口干少津。舌红、苔少、脉细数)。治法:滋阴降火、安神定志。

    (4)心脾两虚型(多梦易醒或朦胧不实、心悸、健忘、头晕目弦、神疲乏力、面色不华。舌淡、苔薄、脉细弱)。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宁神。

    (5) tk,虚胆怯型(夜寐多梦易惊、心悸胆层。舌淡苔薄、脉搏弦细)。治法:温胆益所、养心安神。

    以上分型均采用递质动态平衡疗法,随症加减,治疗3疗程,并观察疗效。

    递质动态平衡疗法是经特殊处理的中医疗法,含有生物激酶等活性微粒,易透过血脑屏障,激活中枢相关神经系统,促使γ-氨基丁酸(GABA)、5-羟色胺(5-HT)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提高γ-氨基丁酸和五羟色胺的含量,调节神经递质的代谢,从而达到中枢神经各种递质的动态平衡,调节受体后cAMP-PKA及PKC信号通路,使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正常,促使兴奋与抑制的有序更替;通过激活特定神经元干细胞,诱导修复病变的组织,清除细胞间质中堆积的代谢废物等;从而延长SWS(深睡眠)时间,抗抑郁,达到治疗目的。

    对照组应用西药苯二氮革类药物如佳静安定、舒乐安定、氯硝安定、三唑仑等。两组疗程均1个月。

    评价方法:

    每例患者在用药前及治疗8个月后分别填写睡眠自评量表,在患者用药前后进行血压、呼吸、脉搏,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疗效评定标准:治愈(睡眠正常,伴有症状消失),好转(睡眠时间延长,伴有症状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变)。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t检验。

    结果

    患者均完成全程观察。观察组痊愈31例,好转达23例,未愈6例,对照组痊愈32例,好转23例,未愈5例。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 >O.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自评量表的评分(见表1)。

    递质动态平衡疗法治疗120例失眠症临床观察

    120例患者治疗结束后8个月均获得随访,见表2。

    递质动态平衡疗法治疗120例失眠症临床观察

                                            注:两组比较P<0.0l

    采用t检验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呼吸,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进行比较。显示对照组对血压和红细胞计数有影响,其中血压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计数轻度升高(P<0,05)。而观察组无不良反应。

    讨论

    中医将失眠称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早在《素问·逆调论篇》中,就有“胃不和则卧不宁”的记载。《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中,亦有“虚劳虚烦不得眠”的论述。中医认为,不寐原因很多,但总是与心、脾、肝、肾及阴血不足有关,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阴阳失交。正因为不寐一证多为情志所伤,劳逸失度,久病体虚,五志过极,饮食不节等都能引起阴阳失交,阳不入阴而形成,所以中医认识到单纯依靠治疗,不注意精神治疗和生活词节,往往影响疗效。在现代精神病学中,将影响大脑的中医制剂与心理治疗联合使用,属于标准的治疗方法。已有证明,递质动态平衡疗法的结果优于单一治疗。递质动态平衡疗法治疗失眠症,主要致力于治疗导致失眠的长期性因素。

    这些方法寻求改变非适应性的睡眠习惯,减少自主的或认知上的唤醒,改变关于睡眠的不良认知,进行健康睡眠实践的教育。认知行为治疗显效时问比较长,一般在治疗4周后才出现作用,治疗8周后效果比较明显。递质动态平衡疗法治疗远期效果远高于单纯西医治疗。本研究提示中医递质动态平衡疗法治疗显效时间与单纯西医治疗相当.远期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推广。将中医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也将成为未来失眠治疗的首要手段。

    咨询医生
    分享到:

    本院网站上医疗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看病依据,请遵医嘱接受治疗!   995健康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