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话题:你知道怎样洗头吗?

文章简介:飘逸的长发很受大家的欢迎,人们对头发的保养也是费尽心思,尤其是女孩。几乎是每天洗一次头发,甚至是一天两次

飘逸的长发很受大家的欢迎,人们对头发的保养也是费尽心思,尤其是女孩。几乎是每天洗一次头发,甚至是一天两次。但是这么频繁的洗头好吗?我们又该怎样洗头才会好呢?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拥有健康的秀发

西医:夏季最好隔天洗头

北京医院的胡绍清大夫介绍说,天天洗头非但不能保护头发,还有可能对头发造成伤害。因为洗头过勤会把皮脂腺分泌的油脂彻底洗掉,使头皮和头发失去了天然的保护膜,反而对头发的健康不利。

西医建议:

1.夏季最好隔天洗一次,这样比较科学。

2.有些做特殊工作的人,由于卫生要求,还是要坚持每天洗头。但无论什么人,清洗头部的时候都要注意洗发液的选择,避免使用碱性过大的洗发液,最好加上护发素。

小贴士:有晚上洗头习惯的人,要尽量改变晚上洗头习惯,其次要在洗后擦干头发,或者用电吹风吹干,确保清洁、轻松、健康皆不误。

洗头本是为了健康卫生,但却会洗出病来,这就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了。

中医:梳理头发与洗发同样重要

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的苗青医生讲,每一根头发都有与其相连的皮脂腺不断地分泌出皮脂。经常洗头可以及时清洗头发表面过多的皮脂,根除真菌的培养基,明显减少头屑的产生,并有效增加头发的光滑程度和易梳性。如果长时间不洗头,不但头发肮脏不利于美观,而且有可能引发头皮屑、皮炎甚至脱发等疾病。

中医主张头发要经常清洗,常梳理,尤其是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脑力工作者多了,大家更要注意这点。但除了特殊情况人群,常人完全没有必要天天洗头。

中医建议:

1.最好每星期洗三至四次头。

2.在户外工作时间长的人和脑力工作者,可以适当增加洗头次数,除此之外还要经常梳理,促进血液循环。

洗头不仅是保持头部的清洁,而且具有一定的养生功用。在洗发过程中,手指轻轻在头皮上划过,对头皮有很好的按摩作用,间接促进了血液循环,消除了疲劳。

中医认为“肾藏精,其华在发”,头发的健康、光泽是肾气是否充盈的标准。一般说来,一头滋润的黑发,往往是身体健康的标志。

要拥有一头亮泽的头发,首先则要学会正确的洗发方法:

1、洗发前应先梳头

洗头最忌发乱,因此应在洗发前先将乱发梳通。在梳发时,应用齿疏的梳子把头发的凌乱处和打了结的地方梳顺,然后再从头发末端梳起,直到可以很顺地从发根梳到发尾。在梳发时,要注意最好不要一开始就从发根开始梳,以免损伤发根。

2、要湿洗头发

现在年轻人流行干洗头发,但这种洗发方式并不适合老年人。因为干洗头发往往用的是化学性洗发水,而且洗头时按摩头皮的动作,容易使头皮毛细血管张开,吸收洗发水中的化学物质。长期积累,容易引发脑梗塞。

因此,洗头时最好将头发弄湿,而且是用喷头冲淋,让水顺着头发流下,最好不要采用将头发完全放入脸盆中浸湿的方法。

3、洗头时,不要用力揉搓头发

头发很少会出现特别脏的情况,所以在浸湿头发后,倒适量洗发水于双手之上,搓出泡沫后放在头上轻轻揉搓,即可产生泡沫,不需过分用力搓头发,以免伤害头发毛鳞层。

冲洗时,也应用手指轻轻捋直头发,切忌像拧衣服一般拧头发。

4、适量用护发素

头发湿时,摩擦力大,更易揉乱,被扯伤,使用适量护发素可以有效避免这种情况。

5、尽量冲洗干净洗发水和护发素

由于洗发水或护发素中含有少许化学物质,因此在洗头时一定要冲洗干净,以免残留在头发上,伤害头发和头皮。

6、擦头发时,尽量不要拉扯头发

头发湿时尽管弹性很大,但也是最容易受伤的时刻。因此,擦干头发时,应用两条毛巾。一条毛巾用于吸取头发中大部分的水,另一条再用来轻轻地擦干头发。

在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尽量不要使用粗毛巾。

梳头也很重要

除了以上洗发时的要则外,平日里的梳头也很重要。不管是用手指轻轻地揉捏头皮,还是用细密的梳子从头发中梳过,都可以拉动发根,刺激头皮中的毛细血管,进而滋养头发。

另外,生活中还要避免过度暴晒头发。头发的组成物质与骨头、牙齿、指甲是相同的,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则会使头发中养分丢失,形成干枯、易断的局面。

因此,要注意保护头发,避免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如果不得已要长时间在烈日下工作,也应戴上帽子。

以上就是关于洗头的相关知识介绍,希望可以引起大家的关注,头发不仅可以美观我们的容貌还起到保护我们头皮的作用,所以请大家要保护好我们的头发。

相关阅读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责任编辑:张玉霞)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推荐热图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专栏图片

热门标签

相关文章

首页 神经内科 肾病科 精神科 美容科 健康医苑 健康资讯 健康养生 健康专题 健康咨询

(Copyright © 2000-2013 www.995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健康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冀ICP备14012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