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现在位置:995健康网>> >> 石家庄精神疾病医院>> 抑郁症>> 抑郁症类型 >>正文内容

抑郁症都有哪些种类?

来源:www.995jk.com     编辑:995健康网     更新时间:2013年04月20日
  • 995健康提示: 抑郁症是一组疾病的总称,是常见的精神疾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伤害。在医学生,根据不同的标准抑郁症可以分为几类,根据类型的不同,抑郁症的治疗方法也不有所不同,所以了解抑郁症的类型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治疗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组疾病的总称,是常见的精神疾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伤害。在医学生,根据不同的标准抑郁症可以分为几类,根据类型的不同,抑郁症的治疗方法也不有所不同,所以了解抑郁症的类型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治疗抑郁症。那么,抑郁症都有哪些种类?下面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临床上还常根据症状轻重,发病急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轻度抑郁症

    它不像重性抑郁症那样有明显发作。相反,这些症状趋于轻微且持续多年。由于这些症状轻微,通常不影响日常生活,所以这种抑郁症可能在你的亲友或自身被发现。虽然如此,轻度抑郁症患者常感到力不从心。

    2、重性抑郁症

    是一种与体内被称为5-羟色胺的神经递质相关的疾病。它可以由精神创伤诱发,它也可以无缘无故地形成。抑郁症患者通常感觉疲劳不堪。

    他们有持续性的无用感,自责,或悲伤的感情。他们精神不足,对以往热衷的事情失去兴趣。他们可能有自杀的念头。抑郁症不会简单地发作然后销声匿迹。若放任自流,它能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常年不必要的痛苦。

    3、急性抑郁。发病较急,症状往往也较重,应及时作出诊断定并积极进行治疗。

    4、慢性抑郁。症状持续存在,无明显间歇期,病程长达两年以上者,多见于反复发病和年龄较大的病人

    抑郁症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精神病性/神经症性。精神病性抑郁是指患者除有典型的抑郁症状外还伴有片断的或短暂的幻觉、妄想(妄想抑郁)或木僵(抑郁性木僵)。神经症性抑郁则不伴有重性精神病性症状。

    2、儿童抑郁症。儿童抑郁症是指发生在儿童时期持续的心境不愉快,以抑郁情绪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疾病。儿童抑郁症女孩多于男孩。

    3、更年期/老年期。这是以年龄阶段来划分的一组抑郁症。更年期抑郁症是指抑郁首次发作于更年期,不是任何其他因素引起。老年期抑郁症是指首次发病于老年期(65岁以上),以抑郁心境为基础,以焦虑症状为突出临床表现,有较多的躯体等不适主诉,病程长,预后差。

    4、隐匿性抑郁症。是一组不典型的抑郁症候群,临床上常称之为抑郁等位症。抑郁情绪并不明显,且常被持续出现的多种躯体不适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头痛、头晕、心悸、胸闷、气短、四肢麻木等现象所掩盖。

    5、季节性情感障碍。这是一类与季节变化关系密切的特殊的抑郁症。一般在秋末冬初发病,没有明显的心理社会应激因素,表现心境持久地低落,情绪忧郁,常伴有疲乏无力、头疼、喜欢觅食碳水化合物、体重增加。

    在春夏季自然缓解,至少连续二年以上秋冬季反复发作即可诊断,强光照射治疗有效。多见于女性。

    6、双相障碍(或躁郁症)

    是一种患者的情绪无缘无故地在抑郁和亢奋间变化的疾病。双相障碍发病率要比其它种类的抑郁症低得多。为了有助于诊断,医生寻找抑郁症的症兆和症状并且判断其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和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双相障碍中约3/4(女性)或2/3(男性)以抑郁发作开始,呈发作性病程。而GOODWIN(1984)总结早期研究发现约34% ~79%的病人首次发作为躁狂. 多数病人具有抑郁和躁狂的双相发作,只有10% ~20%的病人仅出现躁狂发作。

    未经治疗的的躁狂发作一般持续3个月左右,因此抗躁狂治疗应至少持续3个月。双相障碍的预后较抑郁症更差。首次发作后约40% ~50%在2年内复发。

    7、老年抑郁症

    抑郁症在老年人当中是普遍存在的,但常不被认识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从表面上看1950年到上世纪末1990年40年间,世界人口的平均寿命46.6岁提高到64.7岁.

    患者的绝对人数和相对比率都将相应增加,在大于60岁或65岁的情感障碍患者中,心境恶劣,抑郁是常见的症状。

    由于老年人躯体,经济状态,社会关系及跨文化的因素,使诊断问题比青壮年患者更为复杂,治疗问题也由于其常伴有躯体疾病,老年人的生理生化改变也比年轻人复杂.

    根据1992年一项由美国健康学会资助的调查结果显示,抑郁症症状在65岁和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约15%。然而,老年抑郁症患者不会特别抱怨抑郁情绪。相反,其它症状可能更加显著。

    以上就是关于抑郁症类型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多的了解抑郁症的相关知识,在治疗抑郁症时选择适合自己病情治疗方法,对症下药。

    分享到:

    本院网站上医疗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看病依据,请遵医嘱接受治疗!   995健康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