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在脊髓损伤后三个不同证候阶段可调整靶细胞神经肽含量,通过纤维突触的运转致神经元参与脊髓损伤的修复,主要有:调整血管升压素(AVP)含量,加快抗 原抗体结合,减轻由AVP升高导致的脊髓水肿;调整β-内啡肽(β-EP)含量;加快DYNA降解弥散,及与受体结合过程,从而减轻对脊髓的继发损伤。
疗效评估
1)督脉针刺:共治623例,基本痊愈106例(17.1%),显效260例(41.7%);有效165例(26.5%),无效92例(14.8%),总有效率为85.2%;
2)神经干刺激疗法:共治疗710例,基本痊愈270例(38%),显效190例(26.8%),有效160例(22.5%),无效90例(12.7%),总有效率为87.3%;
3)综合法:共治6030例,基本痊愈3615例(60.4%),显效1620例(26.8%);有效580例(9.6%),无效185例(3.1%),总有效率为96.9%;
评估标准
基本治愈:能单独行走,肌力恢复在Ⅳ级以上,生活自理,大小便基本自控;显效:治疗前卧床或靠轮椅,治疗后能扶单拐或双拐行走1千米以上,肌力Ⅱ级或Ⅲ级,大小便控制1~2分钟;有效肌力提高1~2级,运动、感觉、大便均有好转;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患者常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