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5健康提示:结肠癌早期症状容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出现误诊的现象,进而导致采取了错误的治疗措施,使病情加重,甚至是危及患者生命
结肠癌早期症状容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出现误诊的现象,进而导致采取了错误的治疗措施,使病情加重,甚至是危及患者生命。那么,结肠癌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下面就请中医肿瘤医院的专家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结肠癌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阿米巴肉芽肿 在阿米巴肉芽肿形成时据其所在结肠的部位,于腹部的相应处可扪及肿块或有肠梗阻症状。
行粪便检查时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及包囊,X线检查30%~40%的患者可有阳性发现,黏膜上有息肉增生。阿米巴肉芽肿为多发,常在肠管上产生巨大的单侧性边缘缺损或圆形切迹。
2、血吸虫病肉芽肿 多见于流行区,在我国南方多见,解放后随血吸虫防治工作的开展,目前已少见。肠血吸虫病是血吸虫卵在肠黏膜下沉积,早期引起较大的慢性炎症性肉芽肿。
后期结肠纤维组织增生,与周围组织粘连形成炎性肿块,结肠黏膜不断形成溃疡和瘢痕。由于溃疡修复组织增生,可形成息肉样增生。
少数病例可癌变,在流行区结肠癌亦有肠血吸虫病者均占48.3%~73.9%,说明血吸虫病与结肠癌有密切关系。
所以在流行区或曾在流行区居住过的肠血吸虫病患者,既往已明确诊断,更有必要排在无相伴的结肠癌或本身的癌变。
除行X线和纤维结肠镜检查及活检外,结合血吸虫感染病史,粪便中虫卵检查,均有助于结肠癌和血吸虫病所致的肠道癌变的鉴别。
3、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是常见的良性肿瘤,大多发生在乙状结肠,其主要症状是便血,血为鲜血,不与粪便混淆,有些病人还可有脓血样便。
X线检查均表现为充盈缺损。如不做纤维结肠镜活检病理检查,则可将息肉样结肠癌误诊为结肠息肉。
腺瘤和息肉是最常见的结肠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二者在组织学上有明显区别:腺瘤可以发生癌变,息肉多不转变为癌。二者均可单发或多发。
在X线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时,呈边缘光滑锐利的圆形或椭圆形充盈缺损,在肠腔内,若有蒂可上下移动,结肠轮廓多无改变,腺瘤或息肉周边如附近有少量钡剂时可形成一环状阴影,与气体形成鲜明对比。
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并取活组织送病理检查,则是最有效的鉴别方法。
4、肠结核 肠结核在我国比较常见,其好发部位在回肠末端、盲肠及升结肠。临床最常见的症状有腹痛、腹块、腹泻、便秘交替出现,这在结肠癌病人中亦较多见。
特别是增殖性肠结核与结肠癌有很多相似之处,如低热、贫血、消瘦、乏力,局部可以扪到肿块等。但肠结核的全身症状更明显,表现为午后低热或不规则发热、盗汗、消瘦乏力。
故当临床上出现这些症状时,尤其是以腹泻为首诊症状时,临床上常易从常见病、多发病角度考虑,首先想到结核病。
大约有1%的病人在术前将结肠癌误诊为肠结核。检查血象却有特殊改变,血沉快,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结合病史、年龄及全身表现一般可明确诊断。
5、阑尾炎 占误诊病例的10%左右。回盲部癌常因局部疼痛和压痛而诊断为阑尾炎。特别是晚期回盲部癌,局部常发生坏死溃烂和感染,临床表现有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高,局部压痛或触及肿块,常诊断为阑尾脓肿,而采取保守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肿块不见缩小,甚至增大,才考虑到肿瘤。一般阑尾脓肿认真询问病史都有急性发病过程,有炎症表现,在短期治疗观察后常可明显好转。
如癌肿与阑尾炎并存或因癌肿致阑尾阻塞致阑尾炎,虽治疗有所好转,但不会彻底,停药后继续加重须进一步检查诊断。在高度怀疑时应及时手术探查。
6、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 占误诊病例的15%。
结肠癌,尤其是左半结肠乳头状癌或菜花状癌,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可出现腹泻、黏液便、脓血便、大便次数增多、腹胀、腹痛、消瘦、贫血等症状,伴有感染者尚可有发热等中毒症状,这些都与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相似。
X线检查时,两者也有相类似之处。故而在临床上很容易引起误诊,特别是对于青年病人,更少想到肿瘤的存在。
以上就是中医肿瘤医院对于结肠癌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多的了解结肠癌的相关知识,在生活中发现患有结肠癌,请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危及患者生命。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结肠癌相关知识,可以浏览更多健康咨询的内容。
中药免疫抗复发疗法: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体系,一方面发挥着清除细菌、病毒等…[详情]
08年元月份因咽食有疼痛感,检查确诊为食管癌晚期,手术不久后发现有转移现象,再次经放化疗治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