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常识 >> 正文
脊髓损伤康复
- 编辑:
- 更新时间:2014年06月24日

- 脊髓损伤的类型和康复原则
- 脊髓损伤的危害有哪些
- 脊髓损伤病理的变化
- 脊髓损伤基本知识
- 如何诊断鉴别出脊髓损伤
- 脊髓损伤症状特点
- 脊髓损伤并发症
- 胸腰段脊髓损伤根据损伤程度…
- 了解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
脊髓损伤常发生于工矿、交通事故、战时和自然灾害。伤情严重复杂,多发伤、复合伤较多,并发症多,合并脊髓损伤时预后差,甚至造成终生残废或危及生命。
脊髓损伤病理类型
1、脊髓休克 脊髓损伤早期多伴有脊髓休克,表现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单纯脊髓休克可在数周内自行恢复,球海绵体反射的出现或深腱反射的出现是脊髓休克终止的标志。
2、脊髓挫裂伤 可以是轻度出血和水肿,也可以是脊髓完全挫灭或断裂,后期可出现囊性变或萎缩。
3、脊髓受压 由于突入椎管的移位椎体、碎骨块、椎间盘等组织直接压迫脊髓,导致出血,水肿,缺血变性等改变。
上述病理所致的脊髓损伤临床表现,根据损伤程度可以是完全性瘫痪,也可以是不完全瘫痪。
脊髓损伤的康复原则
全面——即不仅抢救患者生命还要预防及减少脊髓功能丧失、预防及治疗并发症;
综合——即应用各种方法(医学的、工程的、教育的)最大限度地利用所有的残存功能(包括自主的、反射的功能);
长期——康复工作不仅局限于医院,而应贯彻患者的终生,康复的目的是尽可能地在较短时间内使患者重新开始自理的、创造性的生活,重返社会并维持终生。
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训练
在慢性期的康复训练过程中,训练重点从急性期的被动运动、轻度主动运动和正确肢位保持等方面转向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而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保障。
运动训练的目的包括以下几点
1提高残存肌力并使之发挥更大的替代作用。如高位截瘫患者,通过强化上肢力量和背阔肌的力量,可获得良好的轮椅与床之间的移乘能力。肩肘肌肉力量的提高和灵活性的改善,可使丧失手内在肌力量的四肢瘫患者获得更好的上肢功能。不全瘫痪的病人训练其行走能力。
2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四肢瘫患者通过上肢和手功能的训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截瘫患者训练轮椅技巧。
3提高心肺功能,提高耐力。脊髓损伤患者的很多功能动作耗能远远高于正常,如下肢不全截瘫患者社区内行走所需的能量明显高于正常步态所需的能量。没有良好的体能,患者通过训练所获得的实用能力也会大打折扣。
4 预防糖尿病、肥胖、心脏病等轮椅生活模式所易患的疾病。研究表明,影响脊髓损伤患者预期寿命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心脏病、呼吸功能减弱和吸烟。而系统的减肥计划尤其是每周总热量的控制和适量的有氧运动可有效降低脊髓损伤患者体重,并可能进一步减少患心脏病、糖尿病的风险。
- 上一篇:修复脊髓损伤的全新新方法
- 下一篇:脊髓损伤好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