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囤积 可能是一种病

文章简介:过度囤积 可能是一种病,在这项研究中,一位囤积症患者被要求看一些信件,并决定要不要扔掉。随后研究人员当着他的面把信件撕掉。在这个过程中,囤积狂大脑的两个生理部位变得异常活跃,表明他大脑的搜寻、记忆功能与作决定的功能都发生了异常。囤积症患者像钻牛

 

 

林鼠,一种生活在北美的老鼠,喜欢在窝里囤积各种小东西,尤其钟爱亮晶晶的玩意。所以它们时常光顾人类居住的地方,带一些发光的小玩意回来囤在窝里。

人有时候也像林鼠:喜欢囤积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小摆件、旧报纸甚至布条,即使屋子里塞得满满当当了也舍不得丢弃,因为你坚信某天会用上它。

这种过度堆积物品,拒绝丢弃的行为,在美国,最近被正式认定为精神疾病。

上周三,美国精神病学会发布了《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的第五次修订版本(DSM-5)。这本一直被奉为精神病学领域“圣经”的诊断手册,把囤积症列为一种新的精神疾病。

谁的抽屉里,没有一打褪了色的体恤或者过期杂志?每个人都有不愿意抽时间收拾东西的心理,难道我们都有“病”了?

爱怀旧、爱收藏

是不是“囤积症”

事实上,DSM-5正式出版前讨论阶段,就有很多专家跳起来:开什么玩笑?这不是把正常人都说成精神病吗?

不过负责修订的美国心理专家认为,他们已经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囤积症不单单是一个症状,而且是一种实打实的生理和神经系统的疾病,需要接受专科医生的系统治疗。

研究已经证实,囤积狂这种行为,已在大脑上落下病根——

在这项研究中,一位囤积症患者被要求看一些信件,并决定要不要扔掉。随后研究人员当着他的面把信件撕掉。在这个过程中,囤积狂大脑的两个生理部位变得异常活跃,表明他大脑的搜寻、记忆功能与作决定的功能都发生了异常。囤积症患者像钻牛角尖似地在回忆这个对象:它是什么,为什么放在这里。而正常人,不会考虑那么多。

浙医二院精神科医生陈一萍告诉记者,中国临床上使用的诊断标准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主要依据是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同时也参考了DSM此前的版本。

“根据这些标准,是否诊断为精神疾病很关键的一条是,社会功能是否因此受到影响。”陈一萍说,虽然她还没有看到DSM-5对囤积症的诊断标准,但这一条原则应该不会变。

“比如这些东西堆满了房间,没法落脚;家人和邻居对此苦不堪言。”陈一萍说,除了影响到囤积者自身,囤积者的行为往往会干扰周围人的正常生活。

所以,抽屉里囤着一堆明星相片的人,不必急着对号入座,DSM-5并没有认为所有的“收集”行为都是病态的。

囤积症患者

很多都是“聪明人”

怎么样才算是囤积症?省立同德医院心身科医生陈正昕向记者提到了一位病人,他觉得比较像是这么一回事——四十来岁,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但看到瓶盖就“情不自禁”地收起来。

陈一萍告诉记者,还有一些行为也十分普遍,比如有的老人喜欢把垃圾往家里捡。“大家一般会觉得是老人家节约,或者出于爱惜东西的心理,舍不得扔。”陈一萍说。

美国史密斯学院心理学教授兰德·弗罗斯特,波士顿大学社会工作学院教授道尔·斯泰吉蒂,对囤积症进行了20多年的研究,在他们俩合著的《囤积是种病》里,他们估计,美国有600万~1500万人患有囤积症,大约占美国人口的5%。

在这本书中,他们展示了很多稀奇古怪的囤积,其中最荒唐的一个故事发生在1947年,当时接到报警的纽约警察为了寻找死在一栋别墅里的两位老人,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在别墅里挖出了100多吨垃圾,其中包括14架三角钢琴、一辆汽车、老旧的X光仪、弹簧床垫、30多只野猫……

这种行为,显然不是节约能够解释的。

两位心理学家综合了各种囤积病,发现最常见囤积物是衣服和报纸,其他较常见的物品还包括垃圾邮件、书籍和工艺品。

分析了这些人的故事后,他们发现,跟一般人以为囤积者很懒或者不爱卫生相反,他们认为,囤积的人其实很聪明。

比如一般人在翻阅杂志时,常常对封面的色调视而不见;而一些囤积者却很容易注意到每一期杂志其封面的不同,所以囤积狂往往很享受囤积的过程。

家庭生活

能防止过度囤积

DSM-5出版之后,动作快的研究人员马上根据新的诊断标准进行了验证:新的诊断标准是不是真把正常人判成了“精神病”?

这项研究是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一位叫David Mataix-Cols教授刚刚完成的。研究对象包括20位自称是“收藏家”的人和50位有囤积倾向的人。

调查发现,根据囤积症诊断标准,20位“收藏家”没有一人被诊断患有精神疾病。这至少可以让担心“被精神病”的收藏爱好者稍稍放心。

这位教授还发现,囤积癖在单身、受教育程度低的人中更常见。

他提示说,与人同居或者有婚姻生活,可能是很好的缓冲带,可以防止单纯的收藏行为升级为一种精神疾病。

陈正昕则告诉记者,囤积行为可能与特殊的生活经历有关,比如这些东西能给患者特殊的心理慰藉和安全感,所以除了药物,还要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治疗。

“如果能找到心理根源,纠正错误的认知;或者寻找新的慰藉,让患者自己抛弃不必要的囤积物品,就可能纠正这种行为。”陈正昕说,对囤积症患者,强制清理囤积的东西往往会适得其反,应该通过合适的心理疗法进行治疗。

新类精神病还有这些

1、除了囤积症以外,暴食症、抓痕(皮肤抓搔)病症也列为新的精神疾病。

2、重新使用“成瘾”一词,并引入赌博障碍。此前,DSM一直避讳“成瘾”这个词,在第4版中用的是“药物滥用”和“药物依赖”这两个词。DSM-5把这些精神障碍都归在“物质相关和成瘾障碍”下,还新增了赌博障碍。

3、中国网络游戏成瘾标准被纳入DSM-5中的网络游戏成瘾诊断标准。

4、为孩子的暴脾气设立新病症名称:破坏性情绪失调障碍。此前,美国精神病学会一直认为,双相情感障碍主要存在于成人之中,但是近二十年来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的美国儿童增加了4倍多。许多精神专家认为儿童并不具有双相障碍,为此他们新设了这个病症。

相关阅读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责任编辑:李德亮)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推荐热图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专栏图片

热门标签

相关文章

首页 神经内科 肾病科 精神科 美容科 健康医苑 健康资讯 健康养生 健康专题 健康咨询

(Copyright © 2000-2013 www.995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健康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冀ICP备14012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