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5健康提示:据1990~1992年全国恶性肿瘤死亡抽样调查,我国肝癌死亡率为20.37/10万。通常发病率高的地区,肝癌病人的年龄偏低,如非洲为30~40岁,我国为40~50岁,美国为55~60岁。
原发性肝癌是主要的全球大众性健康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肝癌高发区之一,其肝癌发病率约为欧美地区的10倍,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如江苏启东、广西扶绥是全国肝癌的高发区。据1990~1992年全国恶性肿瘤死亡抽样调查,我国肝癌死亡率为20.37/10万。通常发病率高的地区,肝癌病人的年龄偏低,如非洲为30~40岁,我国为40~50岁,美国为55~60岁。且男性患病比例亦高,男女发病数的比例约2:1以上。肝细胞癌是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由于受可获得组织学资料的限制,以下的流行病学调查虽基于原发性肝癌,但可能很大程度反映的是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1.地理分布
男性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SIR,以世界人口标化)20.1/10万的高风险地区有撒哈拉以南、南非、东亚和美拉尼西亚。标准化发病率小于3.2的低风险地区有北美洲、南美洲、南亚、中亚、北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因此,发展中国家的疾病负荷更重,占全球比例的80%。尽管男性发生原发性肝癌的风险明显高于女性,但原发性肝感的地理分布男女基本类似。原发性肝癌风险的地理差异在相同的人群和环境中也很明显。
肝细胞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地理差异可归因于对肝细胞癌风险因素暴露的水平不同:发展中国家主要是乙型肝炎病毒的慢性感染和黄曲霉索,发达国家则为吸烟和酗酒为主。在日本,年龄标准化死亡率(ASMR,以世界人口标化)的地区差异反映了抗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阳性率。
2.时间趋势
在过去的四年里,大多数国家的发病率维持不变或有所下降。然而在日本和意大利却有所上升,尤其是男性。人群中流行危险因素的改变,以及诊断技术和疾病分类的改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疾病的发病率。
3.年龄和性别分布
不同地区年龄特定发病率有明显差异。中国广东和香港是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肝细胞癌的高危人群。他们的曲线特征在20~34岁呈直线上升,40岁时广东的曲线变得平稳。日本大阪是高危区,而意大利瓦雷泽是低-中等风险地区。这些人群中大约70%的肝细胞癌与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他们的发病率在年龄大些的患者增高,在55~59岁时显示相对高的发病率。美国白人的曲线(SEER数据)代表了这两组低风险人群。男性总是比女性更多受累,但男女之比大于3的年龄特定发病率,明显出现在肝细胞癌高发的人群中。
中药免疫抗复发疗法: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体系,一方面发挥着清除细菌、病毒等…[详情]
08年元月份因咽食有疼痛感,检查确诊为食管癌晚期,手术不久后发现有转移现象,再次经放化疗治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