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5健康提示:近日,在广州举行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癌症·2006)”学者、媒体共享会上,癌症教授表示,防治癌症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癌症是可防可治的”,而且癌症的早诊、早治使癌症已经不再是“绝症”。
癌症无疑是当前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但事实上癌症并非是绝症,而是可防可治的。近日,在广州举行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癌症·2006)”学者、媒体共享会上,癌症教授表示,防治癌症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癌症是可防可治的”,而且癌症的早诊、早治使癌症已经不再是“绝症”。
癌症的三个1/3
目前,公众对癌症的预防知识,早诊、早治的情况了解得不多。通常,“闻癌色变”就是说明群众对患了癌症的一种恐慌心里。癌症教授介绍,目前,1/3癌症可以预防,1/3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1/3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命质量。
癌症的致病因素大部分是来自外部的,如不良生活方式、致癌性暴露等,可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等手段,极大提高癌症的治愈水平,例如乳腺癌通过早发现、早治疗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如何早发现癌症呢?癌症教授指出,应实行防癌普查,不要等癌症出现了再检查,应通过标志物进行检查,40岁的人至少每年应该做两次防癌普查,如鼻咽癌、肺癌、肝癌等,这些类型的癌症都会有一系列的病变前因。提前检查出要比后期发现癌症要好,所以发达国家都推荐进行防癌的普查。此外,癌症学者还提到一个心态的问题,2000年他在美国时遇到一个刚做完手术出院有乳腺癌患者,患者很随意地说自己以前得过乳腺癌,就好像说自己得过感冒一样。这意味着,对癌症的恐惧要消除,癌症是可以治愈的,不是说得了癌症就是致命死亡的。
规范治疗很关键
癌症学者认为,癌症的可治在于规范治疗,而且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对此,癌症教授也表示赞同。据癌症学者介绍,广东的老百姓对中医是非常相信的,有些甚至快到了迷信的地方,如有的病人发现了患了淋巴瘤,考虑做活检,但是病人不干,认为自己体内有热气,吃中药排除就可以了,不吃饭。这种观点导致规范治疗无法执行下去,对病人就无益。此外,教授还提到,一些患者包括白血病患者发现治疗效果好了,就回家吃中药。而且,有一些中成药的宣传单也有误导病人,感觉吃了中药就可以解决问题,不需要治疗。事实上,中药是辅助治疗的,但是不可取代肿瘤治疗手段中的手术和化疗、放疗。
心里辅导也重要
在心理辅导方面,癌症学者认为很重要。癌症教授举例说,他们有一个医生患了肿瘤,化疗后,总呕吐。原来,他很清楚药物会引起呕吐,所以心里面认为应该要呕吐,所以呕吐。所在给他治疗的过程中输生理盐水,输液以后,还给他看是什么药,他就不会呕吐了。这说明心理因素很重要,人越坚强,对癌症治疗的效果越好。
对心理因素的作用,癌症学者也举例说明其重要性。1989年,两个老师都患了淋巴瘤,一个年纪大一点的老教授,一个年纪轻一点。在接受治疗时什么都不说,医生怎么做,他就怎么配合,现在还活着,已经89岁了。另一个人,在治疗过程什么都要看,例如药物的说明书,什么步骤都要想关天,而且经常说这个药不用,哪个药不使用,结果没有治疗好。因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配合医生,相信医生,由医生决定治疗方案。
正确掌握肺癌的预防知识
据了解,由于市民对肺癌的知晓率很低,导致肺癌发病率一直处于各类癌症之首,成为危害我们生命的头号杀手。许多患者发现患肺癌时已经是晚期,只能接受化疗、放疗等延长生命。
癌症学者为,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防治肺癌,不吸烟、少饮酒,适当运动。女性尽量远离厨房油烟,常呼吸新鲜空气,从事有化学物品污染的行业要做好个人防护。有重度吸烟史、特殊职业史、肿瘤家族史的、慢性肺部疾病史等高危人群要进行健康体检,定期做肺癌的普查和筛选,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因为只有早期患者才能获得长期生存。
中药免疫抗复发疗法: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体系,一方面发挥着清除细菌、病毒等…[详情]
08年元月份因咽食有疼痛感,检查确诊为食管癌晚期,手术不久后发现有转移现象,再次经放化疗治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