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5健康提示:食物中一些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摄入对于大肠癌的发生有一定影响。在日常必需的维生素中,维生素A、C和E与大肠癌关系较密切。研究发现,喜好吃腌制烘烤食物的人,其大肠癌的发病率较高。
食物中一些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摄入对于大肠癌的发生有一定影响。研究表明,钙的摄入对大肠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给有腺瘤性息肉患者补充钙可以有效的抑制其粘膜中鸟氨酸脱羧酶活性,从而显著地抑制腺瘤性息肉转化为大肠癌:钙还可以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能与游离脂肪酸和脱氧胆酸等结合使之转化为不溶性的钙复合物而促进其排泄,保护粘膜免受次级胆酸的损伤,在动物实验中还发现钙抑制大肠癌的作用可能与K—ras基因突变的纠正有关。
硒是体内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的必需成分,可防止自由基损伤组织。研究发现结肠癌患者体内硒的含量一般较低,适当的补充硒有利于结肠癌的治疗。
钼也是人体内的一种微量元素,他的需要量很少,但钼是硝酸还原酶中不可缺少的成分,缺少钼时,肠道中硝酸盐积聚,形成亚硝胺前质。在大肠癌高发区的调查发现,土壤、饮水机患者血中钼的含量都明显低于其他地区。这也可能是大肠癌的发生呈现地区分布的一个原因。可见,钼的缺乏与大肠癌的发病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日常必需的维生素中,维生素A、C和E与大肠癌关系较密切。研究发现,大肠癌的患者每日给予3000IU的维生素A、1g的维生素C、70mg的维生素E可减低其某些增殖指数但不具有预防复发的作用。另外,叶酸可以使甲基化的DNA正常化,增加叶酸的摄入可减低大肠癌的发生可能,因此叶酸可以作为大肠癌的预防药物。
研究发现,喜好吃腌制烘烤食物的人,其大肠癌的发病率较高。主要由于食物中含有的亚硝胺等致癌物质会导致肠道上皮细胞的癌变。酒精摄入过多可减少S—腺苷蛋氨酸含量,从而影响DNA的甲基化,引起细胞的异变。因此,酗酒也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大肠癌高发国家的饮食以高脂肪为其特点,而低发国家饮食中脂肪含量均较低,Wynder指出:美国人饮食中脂肪含量占总热量的41.8%,而大肠癌低发的日本人饮食中脂肪含量仅占总热量的12.2%。
Reddy用l,2一二甲基肼(DMH)诱发大鼠结肠肿瘤的实验结果也支持高脂肪饮食与大肠癌发病的关系,饮食中脂肪含量占5%时诱发率为17%一36%,当脂肪含量占20%时,诱发率则高达64%一67%,二组诱发率有显著差别。上述两位学者对吃高脂肪的美国人、刚移居美国的日本人、华人以及严格吃素食者这四组不同饮食者的大便成分进行了研究,发现高脂肪饮食的美国人大便中胆酸的代谢产物(去氧胆酸、石胆酸)、胆固醇代谢产物(粪固醇与粪固酮)以及细菌的β一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其他三组明显升高。Hill等的研究结果也完全—致。我国上海市的研究也发现大肠癌的上升与饮食中脂肪增加有关。故可以认为大肠癌的发病与高脂肪饮食密切相关。
中药免疫抗复发疗法: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体系,一方面发挥着清除细菌、病毒等…[详情]
08年元月份因咽食有疼痛感,检查确诊为食管癌晚期,手术不久后发现有转移现象,再次经放化疗治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