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肿瘤医疗行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文章简介:中国肿瘤医疗行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1、有利因素,国家政策支持,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相继发布了一系列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及措施,大力发展医疗卫生服务行业,不断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并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各种医疗机构,形成多元化的办医格局。

1、有利因素

国家政策支持

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相继发布了一系列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及措施,大力发展医疗卫生服务行业,不断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并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各种医疗机构,形成多元化的办医格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应加强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行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形成各类城市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格局;完善区域卫生规划,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放宽社会资本和外资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范围,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我国生活水平提高,居民对肿瘤医疗的高端需求增大。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分别从1980年的477.60元、191.30元上升至2009年的17,175.00元、5,176.90元,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13.15%、12.04%。

随着我国居民经济条件逐步改善,国民对高端、专业化医疗的需求持续增加,尤其对肿瘤等常见重大疾病的专业治疗需求持续增加,并有能力为其支付相应的费用。我国居民支付能力的持续提升,为本行业扩展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全球科技进步持续推动肿瘤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

近年来,全球科技水平快速提升,在化学技术、快速冷冻技术、纳米技术、放射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带动了肿瘤治疗领域冷冻治疗、血管介入治疗、光动力治疗、粒子植入治疗、纳米栓塞等一系列新型技术的出现,丰富了全球的肿瘤治疗手段,有效提升了中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未来全球各行业科技水平的持续发展,无疑将持续丰富全球肿瘤治疗手段,并促进肿瘤医疗技术的提升。

民营医院纳入社保体系的范围逐步扩大

当前,我国社保体系以公立医院为主、民营医院为辅。2009年4月,国务院发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明确规定确保民营医院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受同等待遇;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国家后续相关支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政策的出台,预计未来民营医院纳入社保体系的范围和规模将逐步扩大,将有力促进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

医生多点执业逐步放开、医师资源流动性增强

在传统医疗体制下,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优秀医师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型公立医院。而广大的基层医院、民营医院的优秀医师资源则相对紧缺,导致大量病患者集中前往少数医院看病,带来“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国外主要通过开展医师多点执业,平抑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即医生在第一注册医院工作的同时,亦可在工作合同规定以外的时间在其他医疗机构工作;在提升其收入水平的同时亦为基层医疗机构或民营医疗机构提供了紧缺的医师资源。

2011年7月,卫生部医政司公布了《关于扩大医师多点执业试点范围的通知》,我国将在前两年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工作基础上,扩大医师多点执业试点范围,医师多点执业将在全国推开;2012年12月,广东省卫生厅颁布《广东省卫生厅关于医师多点执业的试行管理办法(2012年版)》,符合条件的医师可以申请2个执业地点,深圳市地域范围内可申请3个以上执业地点;2014年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关于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符合条件的医师可以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医疗机构定期从事执业活动。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医师多点执业的趋势将更加明显,可有效解决基层医疗机构及民营医疗机构高级人才相对有限的困境。

(责任编辑:郅园培)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推荐热图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专栏图片

热门标签

相关文章

首页 神经内科 肾病科 精神科 美容科 健康医苑 健康资讯 健康养生 健康专题 健康咨询

(Copyright © 2000-2013 www.995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健康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冀ICP备14012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