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胰腺癌淋巴癌乳腺癌胆囊癌

子宫癌前列腺癌肾癌宫颈癌卵巢癌膀胱癌

大肠癌小肠癌结肠癌直肠癌胃癌食道癌肝硬化甲状腺癌肝癌贲门癌

肺癌鼻咽癌喉癌气管肿瘤口腔癌

脑瘤皮肤癌骨癌甲状腺癌

您现在的位置:995健康网 >> 中医治疗癌症最好的医院>> 肝癌>> 肝癌常识>> 正文内容

对肝癌不可忽略的辅助检查

更新时间:2012年05月07日
  • 995健康提示:肝癌的检查主要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影像学检查。甲胎蛋白是目前常用的,也最简单实用。除了这两种主要手段外,还要注重肝癌的辅助检查,下面我们来了解三种肝癌的辅助检查方法。

    肝癌的检查主要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影像学检查。甲胎蛋白是目前常用的,也最简单实用。除了这两种主要手段外,还要注重肝癌的辅助检查,下面我们来了解三种肝癌的辅助检查方法。

    (1)B型超声:B超检查用于肝癌诊断具有无损伤、无放射损害、简便、价廉、敏感度高、可重复性等优点。它可显示肿瘤的大小、形状、部位、肿瘤与血管的关系以及肝静脉、门静脉有无癌栓等,其诊断符合率可达90%。B超可检出1~2cm的小肝癌,最小直径为0.5~0.7cm。调查发现,高分辨力B超对0.5~2.0cm的肝内微小灶的发现率较高,但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仅为58%。近年国内外均有人采用超声对比剂,如铁或钆等行声学造影,有助于定性诊断和确定病灶大小。原发性肝癌B超图像常显示肝体积增大,病变向肝表面隆起,周围常有声晕等。其回声可表现为低回声型、高回声型和混合回声型。小肝癌常呈低回声型,大肝癌或呈高回声,或高低回声混合,并可见中心坏死液化的无回声区。B超检查可因肺、胃等器官遮盖存在盲区,造成遗漏病变,如右膈下、左外叶上段等。微小病变位于肝实质深部并伴有严重肝硬化时,常难以辨认。

    另外与操作者的经验和检查是否细致均有关。肝癌根据其回声的高低分为高回声型、低回声型、等回声型和混合回声型。

    ①高回声型:占30%~50%,肿瘤内部回声较周围组织高而且不均匀,呈结节状或分叶状,有时可见结节之间的纤维分隔,少数分布均匀。有人认为:高回声区预示肝癌细胞脂肪变性,坏死等倾向。

    ②低回声型:占总数的15%~35%,多见于弥漫型肝癌,内部回声较肝组织低,由密集的细小光点组成,分布多不均匀。较大的肝癌可因结节并相互融合呈镶嵌状,亦可显示低回声的瘤中隔。有时,在低回声区的中央可见少许高回声光点点缀。低回声区常预示肝癌细胞存活,血供丰富,很少伴有脂肪变性和纤维化等改变。

    ③等回声型:较少见,占2.2%,回声与周围肝组织类似,血管分布均匀,这类肿瘤多伴有较典型的晕圈,借此可以识别。

    ④混合回声型:占10%左右,此类肿瘤较大,因多结节融合所致,多数为高低回声混合,可交织混合,亦可左右排列混合,使超声波在某一切面呈高回声区,另一切面可能呈低回声区,肿瘤内部出现无回声及强回声,提示内部有不同程度出血、液化、坏死、纤维化及钙化等改变。

    结节型肝癌内部回声多不均匀或呈结节状融合,边界较清晰,呈晕圈或纤薄的高回声带围绕。如肝癌出血、坏死可呈混合回声。巨块型肝癌内部多不均质,以高低回声混合者居多,低回声者很少。常见肿瘤结节条状分隔,边界不规则,如有包膜,则有晕圈而使边界清晰。有些巨块型肝癌无明确边界,内部回声较均匀,而周围肝硬化回声则呈不规则状,可借此鉴别。巨大肿瘤可因破裂出血呈无回声区。弥漫型肝癌回声高低不等,分布零乱,呈斑片状,无明确边界,与肝硬化鉴别有一定困难,但此类病人往往伴有门静脉癌栓形成,可为诊断提供佐证。小肝癌多呈低回声型,占50%~70%,小于2cm的小肝癌,内部回声往往较均匀,边界较清晰,在病灶周围形成一低回声暗环,与正常肝组织之间有一纤薄的高回声光带环绕,这是小肝癌的特征性声像,检出率为50%~60%。微小肝癌,由于包膜未形成,在声像图中难以显示清楚。在肝癌诊断中,除癌肿本身在超声中的直接表现外,有时尚需结合间接征象,以协助诊断。

    间接征象有:

    A.管道压迫征象:肝癌较大时,可压迫肝静脉、门静脉、下腔静脉,使其移位、变细乃至中断。另外,胆管因受压排泄胆汁受阻,不同程度的引起肝内胆管扩张。

    B.脏器挤压征象:肝癌压迫胆囊使其移位、变小甚至消失;位于右叶脏面的巨大肝癌压迫右肾,使其下移;因膈顶部肿瘤压迫使膈肌抬高;左叶肝肿瘤压迫可使脾脏移位。

    C.肝内卫星灶:在主瘤旁可出现多个低回声不均质光团,直径小于2cm,球体感强。

    D.门静脉癌栓:40%~70%肝癌伴门静脉癌栓,常见主瘤附近的门静脉内径常增宽,腔内充满由中、低回声密集光点组成的不均质光团,如门静脉主干被癌栓阻塞可见肝门周围的网状团样结构,此为门静脉侧支形成和门脉海绵状变所致。另外,部分肝癌患者在门脉内出现数毫米至数厘米局部瘤样回声。

    E.肝静脉和下腔静脉癌栓:检出率较低,常在肝静脉主干内发现,内径不一定增宽,呈低回声光团,延伸至下腔静脉,偶随血液有浮动感。

    F.胆道癌栓:因肝内或肝外胆管受累,胆道内充满实质性回声,可见肝内胆管扩张。

    G.肝硬化征象:国内80%以上肝癌合并肝硬化,所以声像图可出现肝实质光点增粗、分布不均等。

    H.肝外转移征象:在肝门、胰腺周围出现大小不等低回声光团,部分可融合成块。

    应用自动图像分析仪对肝穿刺或手术标本的肝癌细胞核DNA倍体型分析表明:异倍体(AN)发生率在大肝癌组与小肝癌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弥漫性肝癌组与小肝癌组、大肝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的异倍体细胞数在无包膜组、高回声组与有包膜组、低回声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癌栓组与小肝癌组之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大肝癌组无显著性差异。有无晕环、后方回声衰减声像与异倍体细胞数无显著相关(P>0.05)。

    (2)彩色多普勒:肝癌有较丰富的血管,所以彩色多普勒在诊断方面、尤其是对肝动脉栓塞后疗效的判定上有较大价值。

    彩色多普勒检查:①在肝癌中血流信号的检出率达95%,呈线条状、分支状、网篮状、环状、簇状等彩色血流,其中98%为动脉血流信号,肝动脉明显增宽。②有时可见彩色血流信号从肿瘤内部延伸到门静脉。肝动脉平均血流呈高速型,提示肝癌的存在。有时可见高速低阻的动脉血流频谱,表示肝癌存在动、静脉瘘。③门脉癌栓形成时,可见门静脉血流受阻信号。④经介入栓塞治疗后,彩色多普勒可监测栓塞效果,但门脉血流信号可代偿性增多。如血流消失的病灶再次出现血流信号时,往往提示肿瘤复发。

    (3)超声造影:应用CO2作为超声造影剂,可见肝癌回声增强,呈高回声光团,而且延续时间较长。对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检出率较普通灰阶超声高,可发现5~6mm的微小肝癌病灶。

    肝癌患者在做检查时,最好同时做辅助检查,这样会检查的更全面。对治疗方法的选取上有重要作用。小编建议大家发现身体有不适症状及时到正规大医院进行确诊,定期到医院体检,减少悲剧的发生,有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祝您身体健康。

     

    推荐专题
    肿瘤/癌症 特色疗法
    • 中药免疫抗复发疗法

      中药免疫抗复发疗法: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体系,一方面发挥着清除细菌、病毒等…[详情]

    肿瘤医院 联系方式
    网站首页|医院概况|健康咨询|疾病预防|康复病例|健康资讯|联系我们|在线咨询|治疗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