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5健康提示:尿毒症实际上是指人体不能通过肾脏产生尿液,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排出体外,引起的毒害。现代医学认为尿毒症是肾功能丧失后,机体内部生化过程紊乱而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综合征。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称为肾功能衰竭综合征或简称肾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尿毒症;尿毒症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证,在尿毒症并发症中,消化道症状是较早出现的。
尿毒症实际上是指人体不能通过肾脏产生尿液,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排出体外,引起的毒害。现代医学认为尿毒症是肾功能丧失后,机体内部生化过程紊乱而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综合征。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称为肾功能衰竭综合征或简称肾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尿毒症;尿毒症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证,在尿毒症并发症中,消化道症状是较早出现的。
近年来我院以免疫耐受复肾疗法治疗尿毒症并发消化道症状者240例,,不仅能明显改善消化道症状,,而且治疗后血肌酐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240例尿毒症患者中,男190例,女50例。年龄18--57岁,平均37. 5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18月。其中并发食欲不振230例,呕恶190例,腹胀150例,便溏110例,便秘80例,口臭90例。诊断标准有慢性肾脏病病史;血肌酐≥221mol/L;有较为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呕恶、腹胀、便溏或便秘,口臭等。
治疗方法给予中医免疫耐受复肾疗法治疗,每次一代儿,日2次口服。治疗30天为1疗程,本组病例均治疗2--3疗程;饮食:少量优质低蛋白饮食,低磷高维生素饮食;对症处理:控制血压,纠正酸中毒及水电解质失衡,防治感染;疗效观察: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1987年全国肾衰保守疗法专题学术会议拟订的标准。显效:症状减轻或消失,血肌酐降低≥30% ;有效:症状减轻或消失,血肌酐降低≥20%,但不足30%;无效:不符合显效和有效标准的判断条件者。
治疗结果
显效90例,占37.5%;有效120例,占50% ;无效30例,占12.5%。总有效率87.5%。治疗前血肌酐均值463. 30±30.13mol/L,治疗后为149. 13±22. 40mol/L,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 0. 05)。
主要消化道症状治疗有效率为77. 78%--100% ,详见附表。
讨论
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的危重阶段,而消化道症状是尿毒症较早出现的临床并发症,表现为食欲不振、呕恶、腹胀、便溏或便秘、口臭等,这是由于患者病程日久,肾气已衰,气化失司,湿浊内阻,或感受湿邪,或饮食不节,致使脾胃功能受损所致。如不能及时治疗,机体气血不充,正气愈亏,肾气更衰,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免疫调节机制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关键,如果免疫调节功能异常,对自身成分产生强烈的免疫攻击,造成细胞破坏,功能丧失,就会发生自身免疫病。如果对外界病原微生物感染不能产生适度的反应(反应过低可造严重感染,反应过强则发生过敏反应),也可造成对机体的有害作用。因此,免疫调节机制不仅决定了免疫应答的发生,而且也决定了反应的强弱。
这一调节作用是精细的、复杂的。在肾组织免疫耐受的基础上进行的免疫调节治疗,让免疫耐受转变为过渡形式,成为肾病康复的一大特色,进行规范,科学治疗。运用中医基础理论,结合现代科学,提纯中医制剂调节免疫系统,致使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之间,以及与其它系统如神经内分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免疫应答以最恰当的形式维持在最适当的水平;幸而实现保护残存有效肾单位,极大程度的延长肾病终末期患者的生命。
通过本组病例的治疗,我们发现, 免疫耐受复肾疗法疗效显著,总有效率87.5%;肌酐值基本接近正常;同时能改善尿毒症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从而改善整个机体的营养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由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血肌酐的含量,对延缓尿毒症病情的发展,辅助透析治疗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故此早起应用免疫耐受治疗是各种终末期肾脏疾病康复的基础!!
中医肾病诊疗中心 咨询热线:010-56952226 995健康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