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简介:鼻鼽的治疗要拥哪几种? ①内治:肺气虚寒为主者,宜温补肺脏、祛散风寒,方用温肺止流丹加减。性情安康为主者,宜健脾益气、升清化湿,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肾阳安康为主者,宜温壮肾阳、固肾纳气,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②外治:宜用辛散风...
①内治:肺气虚寒为主者宜温补肺脏、祛散风寒
方用温肺止流丹加减
性情安康为主者
宜健脾益气、升清
化湿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肾阳安康为主者
宜温壮肾阳、固肾纳气
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②外治:宜用辛散风寒行气活血
兼以解毒通窍的药物
或用荜菝过度
研末
每用少许吹鼻内,逐日2~3次
③针刺:可选用风池、迎香、禾髎为主穴肺俞、脾俞、肾俞为配穴
每次轮换应用主穴、配穴各一对
逐日一次
十次为一疗程
④穴位注射:按上述选用穴位注入50%当归注射液
每次0.5~1毫米
逐日一次
十次为一疗程
⑤艾灸:取百会、上星、身柱、膏肓、命门、气海、中脘、曲池、足三里、三阴交每次选穴3~4个
悬灸或
艾柱直接灸
(孙世道)
鼻鼽的辨证论治
肺气虚寒型【证见】 鼻窍奇痒喷嚏连连
继则流少量清涕
鼻塞不通
嗅觉减退
病者素常恶风怕冷
易感冒
每遇风冷则易发病
重复不愈
满身症见疲倦懒言
气短音低
或有自汗
面色发白
舌质淡红
苔薄白
脉安康
【治法】 温补肺脏祛散风寒
【方药】
1.《辨证录》)加减
处方:党参15克黄芪15克
白术10克
防风10克
辛夷花10克
苍耳子10克
细辛3克
甘草6克
水煎服
或复渣再煎服
逐日1剂
若汗出恶风颈项痛楚悲伤者
加桂枝6一lO克、葛根30克
喘咳痰稀者
可加法半夏12克、炙麻黄6~10克、北杏仁10克
2.中成药
3.双方验方
(1)《名医名方录·干祖望》
处方:紫草10克茜草10克
徐长卿10克
旱莲草10克
蝉蜕3克
水煎服
体征紧张者加地龙干、乌梅
涕多不敛者
加石榴皮、益智仁、诃子肉
体虚者
加黄芪、百合
(2)《名医名方录·耿鉴庭》
处方:苍耳子、蝉蜕各6克防风、白蒺藜各10克
玉竹10克
炙甘草4.5克
薏苡仁、百合各12克
水煎服
表现气虚之象者加黄芪10克、白术10克(若病人多怒
黄芪应常用或免用)
也可再加党参10克、山药12克
头痛者
加白芷10克
若喷嚏时涕泪俱下
且头额有紧束之感者
加蔓荆子10克
鼻痒者
重用蝉蜕
若表现血郁之象
如局部惨白
且现有青蓝之色者
可加当归9克
若顶门发冷畏风
遇外风或受寒则更重
且腰脊酸者
加鹿脊髓或鹿角10克
肺性情虚型【证见】 鼻塞鼻胀较重鼻涕清稀或粘白
淋漓而下
嗅觉痴钝
双下鼻甲粘膜肿胀较甚
惨白或惨淡
或呈息肉样变
抱病日久
重复发病
平素常感头重头昏
神昏气短
怯寒
四肢疲乏
胃纳欠佳
大便或溏
舌质淡或淡胖
舌边或有齿印
苔白
脉濡弱
小儿鼻鼽
以肺性情虚为多见
【治法】 健脾益气补肺敛气
【方药】
1.《脾胃论》)加减
处方:党参15克黄芪15克
茯苓15克
白术10克
升麻10克
柴胡10克
炙甘草6克
陈皮6克
生薏苡仁30克
五味子12克
水煎服
若喷嚏多者加蝉蜕6克、地龙干10克
若鼻流清涕不止
汗多者
加浮小麦30克、糯稻根30克
2.双方验方参照肺气虚寒型双方验方
肾阳亏虚型【证见】 鼻鼽多为常年性鼻痒不适
喷嚏连连
时间较长
清涕难敛
晚早较甚
鼻甲粘膜惨白水肿
病患素常颇畏风冷
甚则枕后、颈项、肩背亦觉冰冷
四肢不温
面色淡白
精神不振
或见腰膝酸软
遗精早泄
小便清长
夜尿多
舌质淡
脉沉细弱
【治法】 温肾壮阳益气固表
【方药】
处方:熟地黄15克鹿角霜15克
山药15克
熟附子10克
山茱萸12克
炙甘草6克
肉桂3克(煽服)
水煎服
若喷嚏连连清涕不止者
可加细辛3克、吴茱萸10克
咳嗽痰稀气喘者
加蛤蚧10克、炙麻黄6克、核桃肉10克
肺经郁热型【证见】 多见于鼻鼽初起或禀质过敏者病患遇热气或食辛热的食品时
鼻胀塞、酸痒不适
喷嚏频作
鼻流清涕
鼻下甲肿胀
色红或紫暗
或见咳嗽咽痒
口干烦热
脉弦或弦滑
舌质红
苔白
【治法】 清宣肺热散邪适窍
【方药】
处方:黄芩12克知母12克
桑白皮12克
枇杷叶12克
栀子12克
升麻15克
麦冬15克
百合15克
辛夷花10克
地龙干10克
水煎服
若喷嚏多者加蝉蜕10克、僵蚕10克、乌梅12克
头胀痛者
加蔓荆子10克、白蒺藜15克
鼻鼽的其他疗法
1.针灸疗法
(1)针刺法:主穴取迎香、上星、禾髎、风池、风府、肾俞、足三里配穴取合谷、百会、阳白、脾俞、肺俞、肾俞、足三里
每次选主穴及配穴各1~2穴
手段以捻转补法为主
逐日针刺1次
7—10日为1个疗程
(2)灸法:取百会、上星、身柱、印堂、涌泉、命门、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等穴每次选l~3穴
悬灸15分钟
灸至局部焮热感
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逐日1次
7~10日为1个疗程
(3)耳穴贴压法:取肾上腺、内分泌、神门、鼻、肺、脾、肾等穴每次选2~5穴
隔3日1次
要领:将压贴物如王不留行子或耳珠贴在胶布上
左手结实耳郭
右手将已粘好的王不留行胶布对准穴位压贴好
压贴时要稍施压力
并嘱病患寻常用手按压抚慰穴位
(4)穴位注射法:取迎香、合谷、足三里、三阴交、肺俞、脾俞、肾俞、风池、风府等穴要领:穴位老例消毒
选用5-7号针头
直刺穴内
一样寻常深度为0.5-1厘米;当病人以为有酸、麻、胀并感受得气时
即抑制进针
抽吸无回血后
将药液愚钝注人穴内
每次选用1穴(双侧)
注入药液0.5—1毫升
逐日或隔日1次
10次为1个疗程
选用药物如北芪注射液、当归注射液、人参注射液、胶性钙注射液、胎盘结构液等
2.对下鼻甲粘膜妥当部位施以冷冻、激光照射、微波治疗、20%硝酸银炙烤等可使鼻粘膜外貌敏理性高涨
抵达控制体征的目的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