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简介:积聚的治疗要拥哪几种? 积聚的辨证,起首应区别积和聚的差异。积证具有积块清楚,结实不移,痛有定处的特点,其病程较长,病情极重繁重,治疗也难;聚证则无清楚积块,腹中胀气,时聚时散,痛无定处,病程较短,病情较轻,治疗较易。其次辨积证...
积聚的辨证,起首应区别积和聚的差异。积证具有积块清楚,结实不移,痛有定处的特点,其病程较长,病情极重繁重,治疗也难;聚证则无清楚积块,腹中胀气,时聚时散,痛无定处,病程较短,病情较轻,治疗较易。其次辨积证初、中、末期真假的差异。
积证病程较长,病程阶段差异,真假也差异。初期邪气未至大虚,邪气虽实而不甚,积块较小,质地亦软;中期邪气渐衰而邪气渐甚,积块增大,质地较硬,形体衰弱,体质安康;末期邪气大虚而邪气实甚,积块较大,质地结实,衰弱清楚,机体虚衰。临床所见积聚之证,常是先因气滞成聚,日久则血瘀成积。
聚证病在气分,以疏肝理气为主,重在调气;积证病在血分,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主,重在活血。并要区分积证差异阶段,掌握攻补分寸。
积证,积证可分为气滞血阻、瘀血内结、正虚瘀结3种:
①气滞血阻。证见积块软而不坚,固着不移,胀痛并见,舌苔薄,脉弦,属积证初期。治宜理气活血、通络消积,方用金铃子散合发笑散。
②瘀血内结。证见腹部积块清楚,硬痛不移,面黯衰弱,纳减乏力,时有寒热,女子或见月事不下,舌质紫或见瘀点,苔薄边暗,脉细涩,属积证中期。治宜祛瘀软坚、兼调脾胃,方用膈下逐瘀汤,并可参与川楝子、三棱、莪术等增强祛瘀软坚之力。
③正虚瘀结。证见积块结实,痛楚悲伤冉冉加剧,面色萎黄或黧黑,衰弱脱形,饮食大减,舌质淡紫,舌光无苔,脉细数或弦细,属积证末期。治宜大补气血、活血化瘀,方用八珍汤合化积丸。
聚证多实,治疗以行气散结为主。积证治疗宜分初、中,末三个阶段:积证初期属邪实,应予流失;中期邪实正虚,予消补兼施;前期以正虚为主,应予养正除积。
《医宗必读•积聚》曾指出:“初者,病邪初起,邪气尚强,邪气尚浅,则任受攻;中者,受病渐久,邪气较深,邪气较弱,任受且攻且补;末者,病魔历久,邪气侵凌,邪气消残,则任受补。”治疗上一直要关注顾护邪气,攻伐药物不可过用。
肝气郁结证
主症:腹中结块柔软,攻窜胀痛,时聚时散,
兼症:脘胁胀闷不适,舌苔脉象:苔薄,脉弦等。
证机提要:肝失疏泄,腹中气结成块。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散结。
方药:清闲散、本香顺气散(《沈氏尊生书》木香、青皮、橘皮、甘草、枳壳、川朴、乌药、香附、苍术、砂仁、桂心、川芎)加减。前线疏肝解郁,健脾养血,适用于肝气郁结,脾弱血虚者;前方疏肝行气,温中化湿,适用于寒湿中阻,气机壅滞者。
常用药:柴胡、当归、白芍、甘草、生姜、薄荷——疏肝解郁;
香附、青皮、枳壳、郁金、台乌药——行气散结。
加减:
如胀痛甚者,加川楝子、延胡索、木香理气止痛。如兼瘀象者,加玄胡、莪术活血化瘀。
如寒湿中阻,腹胀、舌苔白腻者,可加苍术、厚朴、陈皮、砂仁、桂心等温中化湿。
食滞痰阻证
主症:腹胀或痛,腹部时有条索状物聚起,按之胀痛愈甚,
兼症:便秘,纳呆,舌苔脉象:舌苔腻,脉弦滑等。
证机提要:虫积、食滞、痰浊交阻,气聚不散,结而成块。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