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简介:包虫病是由什么病因惹起的? 病原学1.形状 细粒棘球绦虫的成虫寄生在犬的小肠中,是带科绦虫中最小的一种。虫体长度为2~11mm,少数在5mm以下。虫卵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30~40um,内为六钩蚴,对外环境有较强的抵御力。细粒...
病原学
1.形状 细粒棘球绦虫的成虫寄生在犬的小肠中,是带科绦虫中最小的一种。虫体长度为2~11mm,少数在5mm以下。虫卵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30~40um,内为六钩蚴,对外环境有较强的抵御力。细粒棘球蚴囊或称包虫囊是寄生在中间宿主牲畜和人体内的发育阶段,囊壁由两层构成,内层直接包裹着囊液,称为生发层。生发层之外的角质层系由生发层分泌构成,为无细胞的较结实的板层状布局。囊液透明,内有原头节,育囊和子囊,子囊壁的布局与母襄同。
2. 生物学特性
(1)发育与生活史:成虫寄生在终宿主——犬的小肠上段(空肠),借顶突钩和吸盘结实在肠粘膜上, 不惹起宿主体征。从食入原头节到成虫发育成熟 所需时间6~9周。孕节中的虫卵每7~14d成熟, 每个孕节含有虫卵100~1500个。
孕节或虫卵随粪便排挤,污染牧场、畜舍、皮毛、蔬菜、泥土、水源等,虫卵被牲口(羊、牛)或人吞食后,卵内六钩蚴在十二指肠孵出,钻入肠壁,经过门静脉体系进人肝、肺等脏器,约经5个月发育成包虫(棘)球蚴。人仅为中间宿主。植物的包囊如被狗吞食,其头节在狗的小肠经3~10周长成成虫。细粒棘球绦虫的终宿主与中间宿主范围很广,但重要在狗(终宿主)与羊(中间宿主)间循环。
致病机制
细粒棘球绦虫虫卵进入人体后可否完成告成地寄生取决于两个重要原因:①人体对侵袭性虫卵的表露量(摄人虫卵的数量);②寄生虫经过人体结构屏蔽和抵御宿主初期炎性反 应及免疫反响的身手。侵袭性虫卵是指具有充沛活 力的成熟虫卵,未成熟的、老化和半老化的虫卵都不 能构成告成的熏染。
虫卵进入人体后须阅历三个重要进程:①六钩蚴从胚膜中孵化;②六钩蚴被激活;③移行到妥当的结构并定位发育。在熏染后30~120min即可见到激活的六钩蚴穿透肠粘膜固有层的小静脉或乳糜管。经过血液还是淋巴体系移行决议了寄生虫终极区分定位于肝或肺。只要少数六钩坳越过肝、肺进入其他器官或结构。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