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5健康提示: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肿瘤诊疗技术的提高,愈来愈多的临床实践证明,癌症通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可以治愈的。这就要求医务人员要走出医院,不是在医院等病人找上门来,而是要到食管癌高发区,开展预防性普查。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肿瘤诊疗技术的提高,愈来愈多的临床实践证明,癌症通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可以治愈的。早期食管癌采用手术治疗治愈率可达到90%以上;食管癌病变小于3cm的患者行放射治疗,5年生存率达30%以上。由此可见,食管癌只要能够早期发现,大多数早期病人是可以治愈的。目前提高食管癌治愈率的关键是早期治疗,而早期治疗的关链又在于早期发现。这就要求医务人员要走出医院,不是在医院等病人找上门来,而是要到食管癌高发区,开展预防性普查。
肿瘤的预防性普查是应用各种检查和检测方法从无症状人群中发现癌患者。食管癌的预防性普查选择一般年龄在35岁以上到65岁,有家族史的遗传易感,长期接触致癌物以及患有食管癌前病变与癌前疾患的人群。选择这样的人群,有较高的阳性率结果,可提高工作质量和减少人力、财力浪费,亦有利于对所用的普查方法进行评价。
目前,我国食管癌普查所应用的筛查方法有X线稀胶钡粘膜造影和透视,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纤维内镜直视与活检,口服稀盐酸自感法,吞水音图测定仪,隐血珠试验,中医舌苔视诊和耳穴电脑检测、还有遗传易感性五项(包括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的检测,染色体脆性部位的检测,姐妹染色体单体交换,类核沉淀法检测个体DNA修复能力及程序外DNA合成测定)检测指标,多胺、单抗等生化免疫检测,食管癌高危险因素计量诊断等。这些方法中有些因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或可控性和重复性不高而被淘汰,有的还未经过有效性评价方法验证。目前仅有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和纤维内镜活检是大家公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筛查诊断方法。
陆建邦等(1991年)在河南食管癌高发区进行现场普查和同步盲法对比研究,所用判断标准是由细胞学和活检组织学诊断为癌,并随诊和手术标本病检证实为癌者。根据476例研究结果认为,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的有效性最佳。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99.79%,假阳性(误诊率)为0.21%,假阴性(漏诊率)为25%,校正符合率为86.24%。1965年周楚材在检验和评价食管拉网细胞学诊断方法的报告中,第一次检查结果的阳性率为65.4%,重复检查的阳性率可提高到90.4%。早在1961年河南医科大学沈琼教授等首先应用自行研制的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方法,于1963年开始在高发区人群中对有上消化道症状的可疑食管癌患者进行普查,共检查7686人,发现癌510人。其中早期癌占16.3%。1970年又对高发区30岁以上的人群进行普查,共检验2106人,发现癌42人,其中早期癌占80%。预防性普查不仅发现了无症状的早期食管癌患者,而且也查出了大量食管癌前病变和良性疾患。由于应用食管拉网细胞学普查发现食管癌患者比临床通常方法发现的患者病期提前,早期发现率明显提高,并通过及时有效地治疗,进一步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延长了生存时间,使外科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由60年代初期的20%左右提高到44.6%。1991年邵令方教授报告早期食管癌的5年生存率达90.3%。食管癌早期发现率和临床治愈率的明显提高使食管癌拉网细胞学普查的预防效果逐步得到了大家所认识。大家一致认为,目前食管癌的病因尚未研究清楚,且缺乏根治办法,积极开展预防性普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食管癌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食管拉网细胞学诊断方法
中药免疫抗复发疗法: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体系,一方面发挥着清除细菌、病毒等…[详情]
08年元月份因咽食有疼痛感,检查确诊为食管癌晚期,手术不久后发现有转移现象,再次经放化疗治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