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5健康提示:肝硬化的发展,尤其是在与遗传性疾病如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或血色病相关时,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风险显著升高。当病因学风险因素共同存在时,肝细胞癌的发生风险升高,如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酗酒,或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接触黄曲霉素。
在患者组群研究中发现,15%~80%的肝细胞癌患者有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在日本、意大利和西班牙,丙型肝炎病毒似乎是肝细胞癌主要的病因,而在南非和台湾则扮演次要的角色。典型的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在感染后20~30年发生,普遍发生在肝硬化之后。迄今没有证据表明,丙型肝炎病毒整合到细胞基因组或在肝细胞癌分子发病机制中有另外的直接作用。更合理的解释是,肝细胞癌的发生是通过丙型肝炎病毒诱导的慢性肝损伤,再发展为纤维化和肝硬化。
4.酒精
在西方人群中,酒精诱发的肝损伤是慢性肝病和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并且是肝细胞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尽管个体易感性差异明显,但日饮用酒精量女性大于50g、男性大于80g被普通认为足以诱发肝硬化。滥用酒精患者和合并其他原因肝病(如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更高的风险发展为肝细胞感。
5.黄曲霉素B1
黄曲霉素B1在人和多种动物是—种潜在的致癌物质,是由寄生霉菌和黄曲霉菌所产生的,在热带国家的湿热环境下特定地污染谷物尤其是花生。饮食摄入高水平的黄曲霉素是一种明显的环境危险因素,尤其是在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时,发生肝细胞癌的风险升高超过50倍。黄曲霉素B1是由细胞色素P450酶合成其活化态,黄曲霉素Bl-5,9-氧化物共价结合细胞大分子。N7位点的鸟苷酸DNA反应优先在TP53肿瘤抑制基因第249密码子产生G:C>T:A的突变,导致了精氨酸替换丝氨酸。在中国南部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两个地区,食物黄曲霉素B1污染水平最高,肝细胞癌中这一突变率大于40%,并能在肝癌前期病变和肝细胞癌患者血清DNA中检测到。在食物黄曲霉素B1水平非常低甚至无法检出的地区,也很罕见或缺乏密码子249的易位突变。
中药免疫抗复发疗法: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体系,一方面发挥着清除细菌、病毒等…[详情]
08年元月份因咽食有疼痛感,检查确诊为食管癌晚期,手术不久后发现有转移现象,再次经放化疗治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