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5健康提示:肝硬化是致病因素长期反复损害肝脏导致肝脏细胞变性,坏死,失去再生能力,进而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到了晚期便形成肝硬化.
肝硬化是致病因素长期反复损害肝脏导致肝脏细胞变性,坏死,失去再生能力,进而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到了晚期便形成肝硬化。
营养成因
动物实验证明,食物中长期缺乏蛋白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E和胆碱等易诱发肝硬化.缺乏这些物质,脂肪可在肝细胞内存积,体积增大,使肝窦内血流受阻,肝细胞因营养不足而坏死,如果脂肪变性坏死范围增生,肝小叶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则形成肝硬化.
症状
1.全身症状:早期轻度肝硬化主要有乏力、易疲倦、体力减退。少数病人可出现脸部色素沉着。
2.慢性消化不良症状:食纳减退、腹胀或伴便秘、腹泻或肝区隐痛,劳累后明显。
3.脸消瘦、面黝黑,1/3以上患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患者,其面部、眼眶周围皮肤较病前晦暗黝黑,这是由于肝功能减退,导致黑色素生成增多所致。
4.早期轻度肝硬化还可能出现乳房胀、睾丸缩,肝脏对人体血液中性激素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肝硬化的早期症状时雌激素增加,雄激素减少,男性可见乳房增大、胀痛,睾丸萎缩。对女性来说,肝硬化时性激素紊乱,肝硬化的早期症状也会引起月经紊乱、乳房缩小、阴毛稀少等。
5.少数肝硬化的早期症状可见蜘蛛痣,肝脏轻度到中度肿大,多见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一般无压痛。脾脏可正常或轻度肿大。
如何应对
一。积极预防:肝硬化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肝脏实质性变性而逐渐发展的一个后果。要重视对各种原发病的防治,积极预防和治疗慢性肝炎,血吸虫病,胃肠道感染,避免接触和应用对肝脏有毒的物质,减少致病因素。
二。情绪稳定:肝脏与精神情志的关系非常密切。情绪不佳,精神抑郁,暴怒激动均可影响肝的机能,加速病变的发展。树立坚强意志,心情开朗,振作精神,消除思想负担,会有益于病情改善。
三。动静结合:肝硬化代偿功能减退,并发腹水或感染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在代偿功能充沛,病情稳定期可做些轻松工作或适当活动,进行有益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做保健操,太极拳,气功等。活动量以不感觉到疲劳为度。
四。用药从简:盲目过多地滥用一般性药物,会加重肝脏负担,不利于肝脏恢复。对肝脏有害的药物如异烟肼,巴比妥类应慎用或忌用。
五。戒烟忌酒:酒能助火动血,长期饮酒,尤其是烈性酒,可导致酒精性肝硬化。因此,饮酒可使肝硬化患者病情加重,并容易引起出血。长期吸烟不利于肝病的稳定和恢复,可加快肝硬化的进程,有促发肝癌的危险。
六。饮食调护:以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和易于消化饮食为宜。做到定时,定量,有节制。早期可多吃豆制品,水果,新鲜蔬菜,适当进食糖类,鸡蛋,鱼类,瘦肉;当肝功能显著减退并有肝昏迷先兆时,应对蛋白质摄入适当控制,提倡低盐饮食或忌盐饮食。食盐每日摄入量不超过1~1.5克,饮水量在2000毫升内,严重腹水时,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00毫克以内,水摄入量在1000毫升以内。应忌辛辣刺激之品和坚硬生冷食物,不宜进食过热食物以防并发出血。
饮食营养调理
为了促进肝组织功能的恢复,改善肝硬化的症状,阻止和延缓病情发展,应通过合理的饮食加强营养,进行饮食调理.由于肝硬化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营养障碍,故适当补充营养,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促进机体恢复健康是很重要的.
1,蛋白质的摄入量.一般每日每千克体重摄入量不低于l克,若肝硬化病人血浆蛋白低,有腹水和水肿时,每日应供给蛋白质100~120克;有肝功衰竭,肝昏迷倾向,血氨偏高时,蛋白质供给量应减少,给予低蛋白或无蛋白饮食.
2,适当增加高糖饮食.由于肝硬化病人调节血糖的能力降低,容易出现空腹低血糖,所以,除正常二餐外,中间应添加两餐点心,且应是细软易消化,少纤维,产气少的食物.
3,适量摄入脂肪.每人海日摄入脂肪40~50克比较合适,除因胆汁因素应采用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外,都不宜摄入脂肪讨多或过少.
4,要限制食盐量.有轻度腹水者应采用低盐饮食,每日供给量不超过3克;严重水肿时,应采用无盐饮食.
5,饮良的烹调应尽可能多样化,做到量少而富于营养,品种多而易于消化.
6,肝硬化患要注意食物禁忌,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危及生命:
◎绝对禁止饮酒,以及饮用含酒精的饮料.
◎忌用辛辣及刺激性食物及调味品,避免油炸食品.
◎少吃或不吃含大量纤维的食物,如芹菜,韭菜,黄豆芽,笋干等.
中药免疫抗复发疗法: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体系,一方面发挥着清除细菌、病毒等…[详情]
08年元月份因咽食有疼痛感,检查确诊为食管癌晚期,手术不久后发现有转移现象,再次经放化疗治疗...[详细]